近日,中基協披露了最新疑似失聯私募機構名單,81家機構中,18家來自深圳,其中14家地址均為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商秘公司”),這其中有什么蹊蹺?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現在有十萬余家公司掛靠在商秘公司,但實際辦公地或省內、或省外,上述14家疑似失聯私募機構也不例外,實際辦公地址分布在深圳、廣州、杭州以及成都。
2014年起,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開始實施對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隨后十幾萬中小企業紛紛來到深圳前海注冊,對私募15%的稅收較國家25%的水平頗具吸引力。
但如今,這些掛靠的私募機構中有的疑似失聯,導致投資者維權困難。
776家機構被列入失聯公告名單
2019年7月23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了第二十九批疑似失聯私募機構名單。協會表示,目前,已將華信君融(北京)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776家機構列入失聯公告名單,其中303家已被注銷登記,14家已自行申請注銷登記。
據悉,此次協會在自律核查工作中發現81家疑似失聯私募機構,通過該81家私募機構在資產管理業務綜合報送平臺中登記的固定電話、手機號碼、電子郵件等聯系方式無法與其取得有效聯系。《華夏時報》記者統計發現,上述81家疑似失聯私募機構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浙江幾個地區,分別有22家、19家、18家和9家。
協會表示,在該公告發出后5個工作日內仍未與協會聯系的私募機構,將認定為失聯機構,在官網進行公示,并在該私募基金管理人“機構誠信信息”欄目中予以標示。如果公示滿三個月后且未主動聯系協會并提供有效證明材料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協會將注銷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
14家疑似失聯私募注冊地址均在前海
《華夏時報》記者查閱天眼查發現,深圳18家疑似失聯私募機構中14家的地址均為深圳前海深港合作區前灣一路1號A棟201室(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所在地址),公司分別為深圳升龍基金、深圳易觀長河基金、深圳粵融泰富基金、深圳金石眾人、深圳前海文邦基金、深圳前海平步投資、深圳前海靠譜惠資本、深圳前海艾普瑞資資產、前海宏潤股權投資、深圳國鑫創沅資本、深圳前海策馬奔騰基金、深圳民銀資本、深圳前海中金國富基金、深圳雪狼股權投資基金。
公開資料顯示,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09月09日,主要從事提供公司地址信息、代理企業登記、代理記賬、代理申報企業年報、代理收遞各類法律文件及代理申辦其它法律手續;經濟信息咨詢、社會經濟咨詢、投資咨詢、房地產信息咨詢、商務信息咨詢、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投資興辦實業等等。
《華夏時報》記者來到商秘公司并了解到,上述提及的14家疑似失聯私募機構只是掛靠商秘公司,實際辦公并非在此。
“掛靠在我們這里的公司有十幾萬家,包括這些私募機構,每年都需要來辦理一次續約變更,因為我們每次只提供一年的掛靠服務,而且是免費的。在合同到期的前一個月,我們會通過打電話、發短信、公眾號發文通知機構負責人來續約,實在聯系不上的,我們就報送給工商。”商秘公司的一位工作人員張勇(化名)向《華夏時報》記者透露。
隨后,記者拿到上述14家疑似失聯私募機構的實際辦公地址列表單,其中聯系地址包括深圳市、廣州市、杭州市以及成都市,還有公司從2016年起就不再來商秘公司續約變更。
或旨在享受稅收優惠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
2014年5月21日,深圳市地方稅務局網站發布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廣東橫琴新區、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及優惠目錄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顯示,對設在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這類鼓勵類產業企業是指以所在區域《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中規定的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其主營業務收入占企業收入總額70%以上的企業。
《通知》還稱,企業既符合本通知規定的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條件,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和國務院規定的其他各項稅收優惠條件的,可以同時享受;其中符合其他稅率優惠條件的,可以選擇最優惠的稅率執行;涉及定期減免稅的減半優惠的,應按照25%法定稅率計算的應納稅額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
《通知》自2014年1月1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執行。
“基于前海金融政策優惠,2014年、2015年有眾多外地小型私募公司紛紛注冊在深圳前海,其實很多都沒幾個人,更談不上策略、團隊。那時候國家對私募的稅收是25%,但前海只需要15%。經歷這幾年的熊市,被淘汰是必然的,前海的金融也不能算是發展得很順利。”深圳某私募董事長向《華夏時報》記者解釋道。
記者還了解到,甚至有投資者因被騙而來到前海e站通服務中心討說法,但因私募機構只是掛靠在商秘公司,“我們也沒辦法,遇到這種情況只能報警了。”另一位商秘公司工作人員李華(化名)稱。
該掛靠模式是否合理?是否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如何對投資者負責?
私募排排網合規總監溫志飛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注冊地和實際辦公地不一致,這確實是一個問題,而且是一個出現比較久、但一直未得到解決的問題。
“造成這個問題的主因是前海早期提供虛擬注冊地址,并通過諸多便利政策吸引了很多私募去前海注冊。協會站在合規角度來看,注冊地和實際辦公地不一致并不是一個問題,到現在為止,協會也并沒有明文要求注冊地和辦公地要一致,不過協會會同時登記出辦公地址和注冊地址。
其中比較尷尬的是,在歸屬上,會造成劃分不清晰帶來的維權隱患。一旦出現維權問題,注冊地和辦公地兩邊的工商部門會相互推卸責任。如果你找注冊地的工商部門,他們會以不在此地辦公為借口推卸責任,反之亦然。不過,據我所知,工商層面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并開始著手解決,對于注冊在前海的異地辦公私募,要么就搬回前海辦公,要么就把注冊地從前海遷出。” 溫志飛進一步分析到。
確實,商秘公司工作人員張勇補充道,之前前海辦公場所供應不足,來這邊注冊的公司確實辦公有些在外地。但從2019年開始,只為新設立、實際辦公地在深圳市的公司辦理掛靠商秘公司,而且隨著前海的逐步建設,也有部分公司被召回前海辦公的現象。(記者:邸凌月 劉春燕)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