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債發行規模再度擴容。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11月7日,年內獲得證監會批復的可轉債數量達97家,發行規模為2210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加批復38家,發行規模同比增加307%。
可轉債助力企業直接融資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卞永祖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分析稱,可轉債既可以是債券融資,也可以是股票融資,對于提高企業直接融資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可以積極改善我國債券市場結構,改變目前以國債和金融債為主的局面,提高企業債券融資的比重;另一方面,有利于投資者進入股票市場,提高資本市場的活力。
“相比其他再融資工具,可轉債的發行要求更低,更多上市公司符合發行條件;同時今年以來,證監會對可轉債發行持鼓勵態度,審核周期相對較短。可轉債具有融資成本低、發行效率高、稀釋股本、節奏平緩等特點,成為上市公司優選的融資渠道。”如是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葛壽凈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從國內可轉債的歷史看,基本上所有的可轉債最終都實現了轉股。這對于發行可轉債的上市公司而言,實質上等于完成了一次增發。但資金到位并不是在轉股時發生的,而是可轉債募集成立后,上市公司就可以極低的利息(一般在0.5%左右)先使用這筆資金。所以從直接融資角度上可轉債完全可以滿足上市公司的訴求。同時,當前可轉債市場需求旺盛,發行可轉債簡便易行,融資成本低。因此可轉債是上市公司的一種不錯的融資工具。
超八成可轉債收漲
今年以來,可轉債受到資金熱捧,市場表現也較為亮眼。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11月7日,超八成可轉債收漲;中證轉債指數報收336.02點,漲0.24%。
葛壽凈認為,政策層面和企業本身都促進了今年可轉債市場的火熱。可轉債是有效降低企業債務的重要途徑,是企業開展直接融資的重要方式,這與國家去杠桿和降成本的政策目標一致,因而得到有力的支持。今年以來,發行可轉債數量大幅增加,從政策的角度來講,中央印發的《關于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企業利用資本市場進行直接融資,明確鼓勵可轉債的發行,提供政策支持;從上市公司的角度來看,可轉債具有發行成本低、發行效率高等特點,是優選的融資渠道。
卞永祖表示,今年可轉債比較火熱存在多方面原因,一是監管部門積極推動,政策方面也在放松。二是企業也有意愿,由于可轉債利率一般較普通債要低,可以降低企業的財務負擔;同時投資者也更加積極,由于可轉債類似保本的股票,可能帶來更加豐厚的收益,專門投資可轉債的基金也在成立,這些因素都推動了可轉債的行情。
持可轉債到期有雙重優勢
談及目前是否是持有可轉債的好時機?葛壽凈認為,對于投資者而言,可轉債既能持有到期,也能享受企業高速增長帶來的收益,具有增值潛力和穩健安全的雙重優勢;但贖回條款等具體內容可能限制了投資者的最高收益,可轉債的利率一般低于同級普通債券。
在投資選擇之前,投資者需要對發行人的行業發展、業績情況、成長潛力進行具體分析,并綜合考慮各項條款的影響。可轉債市場擴容,對投資者來說多了一個投資工具,豐富了資本市場產品,是有助于分散風險的重要標的。
“從中長期視角看,看好可轉債行情,可轉債市場繼續擴容,流動性和基本面整體提升,市場發展的紅利仍在釋放,可轉債會是中長期表現較好的一類資產,或將掀起一輪優質可轉債申購潮。”葛壽凈說。
卞永祖也認為,從當前的經濟金融形勢看,投資者可將可轉債視為比較好的投資方式,一方面具有債券的安全性,基本上可以保證本金不會損失,同時從股票市場中長期來看,上漲的空間比較大,如果公司股票上漲,轉化為股票可以獲得更高收益。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