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國泰君安證券、國泰君安期貨聯合主辦的“國債期貨機構投資者交流峰會”在北京舉行。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所長黃燕銘以《不茍同于世俗,但合乎于自然》為題分享了他對投資之道的理解和對未來市場的看法。
黃燕銘判斷,今年年內上證指數的運行區間會在2700-3000點之間,明年一季度有望升至3000-3300點區間內,所以會是橫盤震蕩、逐級抬升的過程。由于國際國內大環境的變化,未來6個月A股和國內債市的風險偏好會有所抬升,因此A股市場風格未來可能會發生變化,而科技行業是重點。
在分享對于A股和國內債市看法時,黃燕銘提出了一些核心結論:
一、未來6個月大盤指數整體是橫盤震蕩的行情,沒有大牛市也沒有大熊市;
二、橫盤震蕩的格局整體上是略微抬升,但幅度不會特別大;
三、A股市場風險偏好會小幅提升,市場風格會發生變化;
四、下階段股、債市場整體表現都會不錯,是可以積極參與的歷史階段。
具體來說,黃燕銘認為,今年年內上證指數的運行區間會在2700-3000點之間,明年一季度有望升至3000-3300點區間內,所以會是橫盤震蕩、逐級抬升的過程。伴隨風險偏好提升,下階段股市風格會發生變化,市場機會可能會聚焦在那些既有EPS(每股收益)又有“小故事”的公司。
“中國GDP增速從高往低、從高速到中速,這是不可抗拒的大環境和趨勢。今年三季度我們的宏觀經濟數據不怎么樣,四季度預計會略微好轉。由于基數效應,明年一季度可能又不太樂觀,但這對市場基本不太會造成影響,因為對于經濟增速下調,大家已經預期到了,對此不用過于擔心。”黃燕銘這樣分析中國的宏觀經濟前景。
去年以來,雖然經濟增速逐級下滑,但A股龍頭公司的業績持續上行。對于這種看似有些背離的現象,黃燕銘解釋是,今年市場只炒一線龍頭,二三線股都沒有機會。因為當經濟增速下降時,不能再通過行業整體增速擴張來獲得市場機會,企業間的競爭會加劇,在競爭過程中具有龍頭優勢和競爭優勢的企業,會把二三線企業趕出市場,由此獲得自己的逆勢增長。同時,龍頭企業競爭勝出后,行業內部的競爭減弱、價格戰減少,帶來龍頭企業收入和利潤的快速增長。
黃燕銘指出,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一季度,龍頭公司的優秀業績有望延續,可以對大盤指數形成支撐,因此對于A股后市仍然看好,明年的龍頭股行情還會延續。
由于國際國內大環境的變化,未來6個月A股和國內債市的風險偏好會有所抬升,這是黃燕銘的另一大判斷。“今年年初以來,輿論環境、社會環境整體來講都保持良好狀態,隨著時間延續,人們的風險偏好就會一步步抬升。中美貿易方面相對也會進入一個比較平穩和緩和狀態,這也會帶動風險偏好上行。”
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在黃燕銘看來,A股市場風格未來可能會發生變化,科技行業是重點。“可以看到,當中美貿易關系緊張時候,投資者風險偏好下降就會買入沒有風險特征,也就是只講EPS不講故事的股票。但未來一段時間,如果各方面環境平穩,就可以看到市場風格的變化,那些既有EPS又有故事的股票會被重新關注。下階段我們重點關注科技行業,一句話:‘電子、通信不帶計算機’,電子、通信都是既有EPS又有故事,計算機是沒有EPS專講故事。”黃燕銘說。
行業整合是大勢,企業競爭核心是管理經營能力
最近一年多時間,黃燕銘都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上市公司調研,用他自己的話說,把天南海北,中國主要的白酒公司、家電公司、紡織服裝企業都跑了一遍。在調研過程中,他有了不少感悟和心得。
“中國過去20年時間,有一部分產業從分散走到集中,從早期大打價格戰到現在沒有價格戰,龍頭公司享受高利潤。比如家電行業、水泥行業、白酒行業,他們基本上都經歷了這么一個過程。”黃燕銘表示。
他拿家電行業舉例:“20年前中國家電業極度分散,價格戰激烈,20年前有一家冰箱企業的老板和我說,賣一臺冰箱只賺20塊錢,所以必須把成本控制很嚴。第二句話他說:‘冰箱行業在比賽誰先死,只要你們都死了,我就活過來了’。經歷20年到了今天,很多當年的龍頭公司已經看不到了,而格力、美的、海爾這樣的公司現在日子很好過。”
當前幾名龍頭企業市場份額占到70%左右,整個行業基本會達到比較穩固的狀態。黃燕銘認為,類似家電業的行業整合會是很多行業未來的必經之路,這是產業歷史變遷的正常過程。企業只有經歷了充分市場競爭的歷史洗禮,才能達到非常優質的狀態,這對投資者來說會是一個很好的啟發。
那么,哪些公司能夠穿越歷史隧道最終走出來?成功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特征——把企業的經營管理做到了最極致。
“學過金融學的都應該知道,企業能不能有經濟附加值關鍵是企業有超額利潤,前提是企業有競爭優勢。從管理學角度來說,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關鍵在于自身的管理水平、經營能力。所以如果你是一個價值投資者,你要做長期投資、希望買一個十年十倍的股票,重點要看的是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黃燕銘總結道。
談投資之道:不茍同于世俗,但合乎于自然
“不茍同于世俗,但合乎于自然。”是黃燕銘常常公開分享的一句名言。這句話出自于莊子的第六章《大宗師》,意思是,如果有人能夠做到不茍同于世俗但合乎于自然,那么這個人是天下奇才。
黃燕銘認為,這句話同時也回答了投資領域的很多問題。什么樣的東西能夠給我們帶來投資機會呢?
“不茍同于世俗的東西能夠給我們帶來投資機會,人盡皆知的東西在投資上是沒有用的。但是,永遠不茍同于世俗的東西也是不會給我們帶來投資機會的。有人說做投資就是反眾人之心反其道而行之,但是一味地離經叛道,最后就是孤家寡人,也不會在投資上獲得成功。”黃燕銘說。
黃燕銘說,做投資一定是開始的時候不茍同于世俗,但是其思想最終能夠融入于整個社會。這是普世的投資之道,既適合于股票投資也適合于債券投資,既適合于現貨也適合于期貨期權等。
股票價格為什么漲跌?如果從基本面、政策面、資金面等方面去理解,便永遠不可能抓到事物的本質。
黃燕銘說,股票價格、債券價格和國債期貨價格的漲跌,本質上其實都是人心的預期發生了改變。
黃燕銘又舉例,教科書上說無風險利率就是十年期國債利率,其實無風險利率是無風險狀態下,人們所要求的報酬率,所以如果用存在、認知、符號三個角度來講,無風險利率應該是人們內心世界的認知問題。十年期國債利率,是交易出來的一個結果,是一個符號,不是人們內心的無風險利率。
“如果看國債市場,把無風險利率視做十年期國債利率,將兩者等同的話是做不好投資的。”黃燕銘說。(作者: 沈寧 王玉玲)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