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誠泰財險披露了2019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報告顯示,該公司四季度保險業務收入4.37億,凈利潤則出現大幅虧損,虧損金額為1.2億元。而今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凈利潤分別為8034萬元、-715萬元、8235萬元。
自去年底以來,誠泰財險動作頻頻。一方面是兩家股東因借貸糾紛兩次在阿里司法拍賣1.68%股權卻未有下文,另一方面是謀求幸福人壽第一大股東之位的“蛇吞象”式收購。此外,歷時近三年,成功清退兩家原始股東股權后,接盤的新股東又被質疑與大股東紫光集團存在關聯關系。
車險虧損超6億 原始股東股權終清退
誠泰財險,偏居云南一隅,是一家由云南省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云南冶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大型國企出資,于2011年底在云南設立的全國性財產保險公司,由于深化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相關要求,2018年,誠泰財險啟動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引入紫光集團。
作為總部設在云南的本土保險公司,在當地財險公司保費規模排名中,竟屈居第八。來自云南監管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1-12月,誠泰財險在當地財險公司的保費規模排在第八位,市場份額為2.3%。
不僅如此,該公司過去幾年的原保費收入一直不足12億元,2015年-2018年,誠泰財險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7.5億元、9億元、10.1億元、11.9億元。從業務結構上來看,車險作為誠泰財險的第一大險種一直承保虧損,該公司成立七年車險累計虧損6.31億元。
有財險公司內部人士表示:“目前來看,大型險企經營車險尚且微盈利,中小險企多數面臨虧損。業務規模小使得營銷、理賠和管理成本占收入的比重高應該是中小險企經營車險虧損的原因所在。”
幸運的是,有賴于投資收益的增加,誠泰財險在成立第四年即實現盈利。數據顯示,2015-2018年,該公司分別實現盈利0.15億元、0.37億元、0.87億元、0.24元,但在2015-2018年公司投資收益分別是1.09億元、1.35億元、2.05億元、2.22億元。
此外,困擾誠泰財險近三年的股權清退一事也得到解決。今年一月,該公司發布關于公司股東轉讓股權的信息披露公告顯示,股東云南世博、云南工投分別轉讓其持有的1.9億股股份、1億股股份,由芯鑫租賃受讓。轉讓后,云南世博、云南工投將不再持有誠泰財險股份,芯鑫租賃合計持有誠泰財險2.9億股股份,占公司股份比例為4.86%。至此,誠泰財險原始股東股權清退一事終于落下帷幕。
事實上,早在2017、2018年,云南世博、云南工投就掛牌轉讓其股權,彼時兩家合計轉讓2.9億股股份,持股占比為7.25%。在紫光集團2018年底進入誠泰財險后,該股權占比稀釋至4.86%。
但本報記者通過天嚴查查詢到,此次的接盤方芯鑫租賃與誠泰財險大股東紫光集團關系十分密切,天眼查信息顯示,在芯鑫租賃的股東中,有多家與紫光集團存在間接股權關系。
例如,芯鑫租賃的最大股東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股東之一包括紫光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北京紫光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而芯鑫租賃的股東中還有來自“紫光系”的西藏紫光清彩投資有限公司。此外,紫光集團聯席CEO、誠泰財險董事長王慧軒也是芯鑫租賃的監事。
目前,紫光集團對誠泰財險的持股占比為33%,如果加上芯鑫租賃持有的4.86%股權勢必將超過33%。而根據《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規定,單一股東持股比例不得超過保險公司注冊資本的三分之一;股東與其關聯方、一致行動人的持股比例合并計算。
那么,芯鑫租賃是否是紫光集團的關聯股東?誠泰財險曾回復記者稱,芯鑫融資租賃是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摘牌交易的方式,獲得了原云南工投和云南世博持有的4.86%的股權,該項交易經過中國銀保監會的備案審核,獲得備案通過。紫光集團與芯鑫租賃在國家集成產業發展中,有一定協同作用,持有少量的芯鑫租賃的股權,不構成任何意義上的一致行動關系。
“蛇吞象”式收購 股東糾紛或成“絆腳石”
事實上,在混改引入紫光集團后,誠泰財險動作頻頻。2019年還上演了“蛇吞象”,謀求成為幸福人壽的第一大股東。
2019年12月,原幸福人壽大股東中國信達宣布與獨立第三方誠泰財險及東莞交投集團簽署產權交易合同,擬向該兩方轉讓股權。轉讓事項完成后,中國信達將不再擁有幸福人壽任何權益。其中,誠泰財險以44.12億元對價受讓30.39億股股份,占幸福人壽總股本30%,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一位保險業專家向記者表示,誠泰財險此舉,或是為加速其集團化布局,類似于華泰財險,由產險控制壽險,再進行集團化建設。
引人注意的是,在體量上,誠泰財險的多項財務指標均低于幸福人壽,尤其是總資產、分支機構數量、業務收入等,因此此次股權轉讓被業內稱之為又一次“蛇吞象”收購案例。
公開資料顯示,幸福人壽成立于2007年,注冊地為北京,目前,幸福人壽已經實現了全國性布局,在全國設有22家省級分公司,開設各級分支機構244家,2018年末總資產近678億元,凈資產47億。
反觀誠泰財險,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注冊在云南的地方系保險公司,目前,僅在云南、四川、河南、山西、湖南等5地開設分公司,以及70多家中心支公司、支公司,截至2018年末,總資產99.6億。
除了總資產方面的巨大差異,在業務體量上,幸福人壽2018年的保險業務收入為91.65億元,而同期誠泰保險的保險業務收入僅為12.16億元。
今年第四季度幸福人壽實現凈利潤1.25億元;而同期誠泰財險的凈利潤卻虧損1.2億元。
雙方體量懸殊,可見一斑。
不過,金融市場“蛇吞象”現象并不鮮見,收購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數。真正能夠影響到誠泰財險入主幸福人壽的關鍵,或許在于誠泰財險當前面臨的股東股權糾紛。
去年12月12日,云南宇恒投資持有的誠泰財險1.68%股權,在阿里司法拍賣平臺中止拍賣,根據平臺表述,因“法院通知暫緩”,而在10月,該筆股權已經歷一次流拍,從價格來看,起拍價已從1.65億縮水至1.32億。
記者注意到,誠泰財險1.68%股權所對應的1.25億元增資擴股資金,涉及到誠泰財險股東云南宇恒投資,以及關聯方云南融智資本的金融借款糾紛,故導致上述保險股權司法拍賣。
根據云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下發(2016)云01民初1022號民事判決書內容,云南宇恒投資控訴稱,其入股誠泰財險的資金實為借貸資金。因云南融智資本不具備保險公司投資人資格,便找到其作為居間代理人向誠泰財險投資,代持股權。而云南融智資本則進行反駁,認為事實不成立。時至今日,該糾紛仍然疑點重重。
一位保險公司人士表示,若宇恒投資入股誠泰財險的資金來源有問題,并且有足夠證據表明存在代持行為,一經查實,或將面臨被清退的可能性。
值得關注的是,《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明確規定,“投資人股權結構不清晰或存在權屬糾紛”,不得成為保險公司的股東。由此來看,誠泰財險或不滿足監管要求的資質,收購幸福人壽股權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也許是看到了這種不確定因素的存在,交易雙方在公告明確約定,產權交易合同簽署后,如果監管對本次產權交易出具不給予批復導致交易無法繼續進行,乙方(誠泰保險與東莞交投)應向其一次性支付相當于交易價款10%(約7.5億元)作為補償金。產權交易合同簽署12個月內,若乙方未能獲得監管批準,中國信達有權書面通知終止此次產權交易。
有業內人士表示,誠泰財險若要繼續推進該收購事項,當務之急是盡快解決自家股權糾紛問題。
除了這部分說不清道不明的股權糾葛,誠泰財險還存在部分股權被質押和凍結,以及部分股東正在轉讓所持股權的情況。
一位保險業專家告訴本報記者,股權大部分被質押或凍結,是可能導致公司主要股東被迫變更的因素,平均以上而言,也反映了公司股東的財務資質偏弱,所以對任何公司均是不穩定因素,會引起利益相關方的擔心,這對保險公司也是如此。
對于該公司四季度緣何大幅虧損1.2億,和兩家股東借貸糾紛下文以及收購進展和集團化布局等諸多問題,本報記者曾聯系該公司相關人士,但截止發稿,未獲得對方回復。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