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0億元,同比下降83.51%;歸母凈利潤虧損15.21億元,同比下降208.6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423.81萬元,同比減少201.44%。
6月22日晚間,深交所向華訊方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ST華訊”,000687.SZ)下發年報問詢函,提出包括應收賬款是否真實存在、大客戶交易明細、商譽減值是否合理、是否構成違規擔保等17個問題,要求公司在7月1日前做出書面說明。
一周前,6月14日晚間,*ST華訊披露2019年年報。
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0億元,同比下降83.51%;歸母凈利潤虧損15.21億元,同比下降208.6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423.81萬元,同比減少201.44%。
因連續兩個會計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為負值,同時公司2019年年度財務報告被審計機構出具“無法表示意見”,根據相關規定,公司股票交易將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特別處理,股票簡稱由“華訊方舟”變更為“*ST華訊”。
慘不忍睹的業績讓*ST華訊的股價一路下挫。
6月16日復牌后,至6月22日連續五個交易日跌停,截至22日收盤,報2.6元/股,這也是該股今年以來的最低點。
6月19日,時代周報記者向*ST華訊方面提出采訪請求,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獨立董事“不保真”
年報顯示,*ST華訊主要從事軍事通信應用領域相關產品及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關于2019年度主營業務虧損的原因,*ST華訊解釋稱,公司對軍民融合業務進行進一步規劃,剝離部分業務;同時,公司業務訂單下滑,交付及回款不及預期。
實際上,*ST華訊的巨額虧損主要源于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
此次*ST華訊在年報中對其全資子公司南京華訊方舟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華訊”)商譽全額計提減值8.6億元,對應收賬款、票據和其他應收款的信用減值損失達3.19億元。
*ST華訊方面表示,這是由于大部分客戶未能及時回款,部分往來資金不能及時收回,因此計提較高的壞賬準備。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這份年報,審計機構大信會計師事務所給出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
審計報告中,審計機構對收入確認、往來款項及減值認定、存貨的存在性、內控失效的可能影響、財報按照持續經營假設編制的恰當性五個方面提出質疑。
與此同時,獨立董事曹健、謝維信發布聲明,表示無法保證年報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
其聲明顯示,三位獨董一直未能到南京華訊等子公司調研,對這些子公司缺乏實質性了解、公司經營情況嚴重下滑;公司經營情況嚴重下滑,南京華訊經營失控,大量人員流失,財務交接不規范,導致2019年有些資料不完整,存在資料缺失,致使財務數據難以認定。
6月14日晚,深交所即向*ST華訊發出關注函,要求說明針對審計報告的整改措施,以及是否存在拒絕、阻礙或干預獨董履職的情景。
6月19日,*ST華訊回復稱,公司為獨立董事履行職責提供了充分的協助和工作條件,不存在拒絕、阻礙或干預獨立董事行使職權的情形。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4月7日,*ST華訊的三位獨董曹健、謝維信及張玉川就已經提交辭職報告,稱因“個人原因”辭去獨董職務。當時,深交所就曾下發關注函要求說明原因。
對此,*ST華訊方面表示,獨董辭職的原因是“近年來和公司管理層的溝通不夠順暢,了解公司實際情況比較困難,管理層一再違規,人員更替過于頻繁”,同時“認為自身年齡較大,沒有足夠充沛的精力面對公司日益復雜的局面”。
“目前,A股在選擇獨董的默認規則是一位公司所在行業的專家、一位會計師和一位法律從業者。”6月21日,研究上市公司治理的業內人士王明(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他同時提到,A股在獨董制度建立上仍有進步空間,“不少獨董既要完成本職工作,還同時兼任著好幾家公司的獨董職位,很難對其任職的公司有很詳盡的了解”。
實控人出逃
*ST華訊混亂的內控從其管理層的頻繁變動便可見一斑。
2020年1月17日,由于公司發布業績預告修正公告不準確且不及時,深交所對*ST華訊董事長吳光勝、董事兼總經理張沈衛、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張崢給予公開譴責的處分。
隨后,多位董監高人員相繼宣布離職。
1月21日,*ST華訊董秘李湘平因個人原因離職。
3月17日,*ST華訊董事徐健因個人身體原因辭去董事一職;同時,公司監事會主席李曉叢因工作調動,辭去監事會監事及監事會主席職務。
5月11日,*ST華訊證券事務代表劉天睿因個人原因提出辭職。
5月29日,*ST華訊董事、總經理張沈衛同樣因個人原因提出辭職。
年報顯示,目前的董秘及證券事務代表均由董事長吳光勝代行職責。
除人事變動外,違規擔保、銀行貸款逾期、股東股權被凍結等問題相繼爆發,也讓公司整體陷入經營危局之中。
3月18日,*ST華訊稱公司涉嫌違規對外擔保事項。公司為控股股東華訊方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迅科技”)與天浩投資之間的買賣合同提供擔保。公司涉及的承擔連帶擔保責任的金額達到4.98億元,占公司凈資產的50.09%。
*ST華訊表示,經自查,上述擔保未履行上市公司審批程序,公司認為以上違規擔保屬無效擔保,上市公司無需承擔連帶責任。
3月28日,*ST華訊公告稱,債權人廣州市沐陽產權經紀有限公司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喪失清償能力可能為由,向法院提出對公司進行重整的申請。該申請能否被法院受理,公司是否進入重整程序尚具有不確定性。
6月10日,華迅科技100%的股份被輪候凍結,占公司總股本的29.46%。
公司公告顯示,最近一年,華迅科技共發生了7筆債務逾期記錄,涉及金額達14.1億元。
截至6月19日,*ST華訊及控股子公司、孫公司連續十二個月內累計訴訟金額合計約為8782.2萬元,占公司凈資產絕對值的18.26%。其中,被起訴類案件合計涉案金額5899.51萬元,占總金額的67.18%。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ST華訊流動負債余額為21.89億元,其中短期借款10.99億元,資產負債率為125.91%。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在公司眾多問題爆發前,公司實控人吳光勝就已簽訂協議,將手中的股權轉手他人。
2020年1月21日,*ST華訊方面表示,華訊科技及公司實控人吳光勝與仁東集團簽署了框架協議。仁東集團擬通過增資華訊科技、受讓華訊科技股權等方式累計取得華訊科技不低于51%的股權,達到控股地位。
同時,吳光勝將其所持華訊科技約33.9%股權,并協調華訊科技其他股東將其持有的華訊科技不低于17.1%股權,合計不低于51%股權,以委托管理方式由仁東集團依其經營管理方式統一進行管理。
天眼查數據顯示,仁東集團成立于2019年1月,主營業務為創新金融業務,旗下擁有上市公司仁東控股(002647.SZ),集團實控人為霍東。這意味著*ST華訊的實控人或將變更為霍東。
仁東集團的入股能否使得*ST華訊擺脫“非標”年報,重回正常經營的軌道?
王明告訴記者,*ST華訊的財務問題較此前的仁東控股而言更為嚴重,仁東集團能否化解*ST華訊的財務風險仍待市場檢驗。
4月2日,*ST華訊發布公告稱,推進合作的具體方式尚在商討中;目前雙方團隊已就部分展開比較深入的合作;雙方將繼續就華訊科技控股權事項進行協商盡快簽署正式協議,并及時對外披露。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