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五年,披露四版招股書,在IPO路上越挫越勇的廣東天禾農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禾農資”)終于走到關鍵一步,7月9日即將上會。《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除了運氣不佳成份外,天禾農資上市路不順更多是自身不夠“硬氣”,公司不僅在最新招股書中“調節”利潤,但持續盈利能力仍不夠,存貨還偏高,風險較大。
最新招股書調節2017年利潤
公開資料顯示,天禾農資以現代農技服務為先導、直達終端的配送體系為支撐,主要從事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的銷售并提供專業農技服務。粵合資產直接持有公司40.33%的股份,并通過其控制的新供銷商貿、天潤糧油間接持有公司6.98%的股份,合計持有公司47.31%的股份,是天禾農資的控股股東。而廣東省供銷社持有粵合資產100%股權,公司實控人為廣東省供銷社。
背靠廣東省供銷社,天禾農資早在2016年就開始謀求上市。證監會官網顯示,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20年分別披露過4次招股說明書,這也即意味著我們可以看到其2014年以來的業績。但《金融投資報》記者對比卻發現,公司在2020年招股書中明顯調節了利潤數據。
先來看2018年11月披露的招股書,其中顯示,2017年公司營業利潤為1.22億元,利潤總額1.02億元,凈利潤7609.85萬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5748.63萬元。而到了2020年4月披露的招股書中,2017年的利潤數據全部被“調高”,營業利潤為1.30億元,利潤總額1.10億元,凈利潤8195.38萬元,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為6334.16萬元。
持續盈利能力不足
扎心的是,即便在最新的招股書中“調高”了2017年的利潤數據,天禾農資持續盈利能力仍然欠缺。
以 最 新 的 招 股 書 為 準 ,2017-2019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58.82億元、71.91億元、90.12億元,逐年遞增,比較好看。但與此同時,公司凈利潤卻并未有明顯增長,甚至還在波動下滑。數據顯示,2017-2019年公司分別實現凈利潤8195.38萬元、1.13億元、1.11億元,2019年營收同比增長25.32%的背景下凈利潤下滑1.85%。
若把時間拉長來看,公司持續盈利能力并不出色,還出現較大波動。2018年披露的招股書顯示,2015年、2016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64.28億元、52.68億元,對應凈利潤為7208.14萬元和3793.61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凈利潤劇烈波動的時候,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也在劇烈波動,且兩者差異甚大。2017-2019年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8619.53 萬元、-16288.73 萬元和41189.08萬元。
存貨高企受關注
作為一家農資公司,天禾農資的存貨問題也被普遍關注。
招股書顯示,2017-2019年末公司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11.33億元、16.48億元和15.45億元,占流動資產的比例分別為52.94%、61.99%及55.02%,占比較大。對于2018年存貨大增46.71%,公司解釋稱主要是公司2019年大力開拓西南及東北等地區新市場,從而加大了化肥的備貨量,導致存貨賬面余額增加。
存貨高企,公司也不得不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17-2019年公司存貨跌價準備余額分別為1046.71萬元、3011.63萬元及1648.50萬元,占比分別為0.92%、1.80%及1.06%。
對于存貨高企的風險,公司也心知肚明。天禾農資在招股書中表示,“較多的存貨儲備,將會降低公司的資產周轉能力,從而導致資產的流動性風險增加;如果化肥價格持續下跌,公司將面臨計提大額存貨跌價準備的風險,進而對公司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一系列的問題,《金融投資報》記者整理并發至公司,但截至記者發稿仍未獲回復。公司幾經波折仍堅持上市,前途幾何,本報將持續關注。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