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證監會官網披露,國邦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邦醫藥”)向其遞交了招股書,擬主板上市募資27.61億元。
根據其招股書披露,上述募集資金主要用于醫藥產業鏈新建及技改升級項目、動保產業鏈新建項目、研發中心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5億元。
記者從招股書中發現,國邦醫藥第一大客戶浙江本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立科技”),同樣也是公司的第二大供應商,且兩家公司的業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除此之外,報告期內國邦醫藥旗下多家子公司多次因環保問題而被處罰,其中包括浙江國邦、公盛材料、山東國邦,4次處罰金額近70萬元。
針對本立科技身兼公司客戶及供應商身份的合理性,以及公司和子公司平時的環保監察等問題,《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國邦醫藥董秘處,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由于公司目前處于靜默期,不太方便就相關問題進行披露補充,涉及的問題可以查詢公司招股書。
子公司屢遭環保處罰
國邦醫藥的主營業務屬于家環保監管要求較高的行業,根據招股書披露,國邦醫藥擁有9家全資子公司,另控股2家子公司,參股3家子公司。
報告期內,國邦醫藥有多家子公司被環保處罰。以浙江國邦為例,天眼查顯示,浙江國邦主要生產經營醫藥原料藥、化工中間體、獸藥。其中喹諾酮類的環丙沙星、恩諾沙星、左旋氧氟羧酸酯,大環內酯類的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羅紅霉素在國內外市場中占有更重要的份額,40%的產品銷往國際市場,并與歐、美多家制藥企業有著合作。
2020年2月19日,紹興市生態環境局對其開具一份46.48萬元的罰單,系由浙江國邦2018年和2019年恩諾沙星和鹽酸恩諾沙星產量已超出環評審批總量,生產規模發生重大變化,在未重新報批環評文件的情況下,擅自開工建設并投入生產。
國邦醫藥在招股書中稱,浙江國邦已經辦理了原有建設項目的擴建手續,并于2019年9月11日取得了紹興市生態環境局出具的《浙江省工業企業“零土地”技術改造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承諾備案受理書》(紹市環備〔2019〕2 號),于2020年1月完成了自主驗收;至此,浙江國邦實際產能符合環保部門批復產能要求。
記者注意到,上述“零土地”技術改造項目即為“年產150噸醫藥中間體項目”,項目環評報告書顯示,上述項目建設地位于浙江國邦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6號廠區(東廠區)內,項目總投資 966.34 萬美元,購置反應釜、冷凝器等設備,形成年產 100 噸沙拉羧酸、50 噸橋環哌嗪,合計年產 150 噸醫藥中間體。
6月5日,記者實地走訪浙江國邦位于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緯五路的三大廠區,現場工人告訴記者,目前浙江國邦在8號廠區(中廠區)有新建的生產車間,但生產設備還未弄好。對于上述浙江國邦環保處罰生產的廠區,以及原有建設項目擴建在哪個廠區進行等問題,國邦醫藥未作回應。
除去子公司的環保處罰外,國邦醫藥子公司更多次因安全生產被處罰。以山東國邦為例,自2017年10月至2020年1月,山東國邦因違反操作規程或安全管理作業、未對車間控制室應急柜內物資進行經常性維護保養,以及未執行安全監管監察部門依法下達的責令停止建設項目的安全監管監察指令等原因,多次被山東省濰坊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行政處罰。
記者注意到,報告期內,國邦醫藥環保支出逐年增長或與環保壓力有關。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國邦醫藥環保支出金額為1.32億元、1.51億元、2.15億元,其中環保設施/環保投資分別為6094萬元、6728萬元、9941萬元;環保費用支出分別為7061萬元、8379萬元、11527萬元。
客戶與供應商重疊
官網顯示,國邦醫藥主要從事醫藥及動物保健品兩大領域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中醫藥板塊涵蓋原料藥、關鍵醫藥中間體及制劑,動物保健品板塊涵蓋動保原料藥、動保添加劑及制劑。
兩大板塊中的醫藥板塊對國邦醫藥貢獻營收最大。報告期內,分別占比為75.40%、74.80%、72.75%;動物保健品板塊則貢獻營收24.60%、25.20%、27.25%。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國邦醫藥向本立科技的銷售收入分別是5182萬元、4807萬元、8832萬元,本立科技作為國邦醫藥的客戶排名從第五升至第一。
與此同時,2017年~2019年,國邦醫藥向本立科技的采購金額分別為1.30億元、1.58億元和2.16億元,本立科技則連續三年為國邦醫藥的第二大供應商。值得注意的是,兩家公司的業務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天眼查顯示,本立科技成立于2011 年,主要從事醫藥中間體、農藥中間體、新材料中間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是喹諾酮關鍵中間體細分行業的知名生產商,雙方自2015年開始合作。
除了同一家既是供應商又是客戶的雙重身份存疑外,國邦醫藥報告期內還面臨毛利率下滑的影響。數據顯示,2017年~2019年,國邦醫藥實現營業收入28.94億元、32.65億元、37.92億元,呈逐年上升趨勢。
與營收發展向好相背的是,2017年~2019年,國邦醫藥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28.91%、29.62%和25.83%。其中,2019年,國邦醫藥兩大業務線毛利率都產生了較大波動,其中醫藥板塊毛利率為29.10%,下降3. 41%;動物保健品板塊則為17.11%,下降3.94%。
對此,國邦醫藥解釋稱,這是由于受產品售價變動、原材料價格波動、產品結構調整等綜合因素影響,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存在一定波動。
“未來如果因政策調整導致市場競爭環境發生較大變化,或行業上下游出現異常波動,則可能導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波動,從而進一步影響公司經營業績。”國邦醫藥在招股書中進一步表示道。
不僅如此,國邦醫藥的毛利率與可比較上市公司相比,顯著低于其平均水平。2019年五家上市公司(普洛藥業、新華制藥、富祥藥業、魯抗醫藥、新和成)的平均毛利率為36.9%,而該司毛利率為25.94%。
國邦醫藥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綜合毛利率與大部分可比公司相比基本相當,與少數可比公司相比存在一定差異,主要原因系各自具體產品種類、所在細分市場、業務模式等存在差異所致。
股權轉讓合理性存疑
招股書顯示,國邦醫藥成立于1996年3月,為中外合資企業,原始股東為浙江新昌大眾實業公司、北京三峽原宜經貿發展公司、中國飼料工業技術開發總公司,以及美國富比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國富比”),持股比例分別為30%、30%、15%、25%。
在此番IPO前夕,國邦醫藥進行了一系列的股權轉讓,國邦醫藥中外合資企業的性質也在2019年轉變為了內資企業。2019年8月,美國富比將所持國邦醫藥25%股權轉讓給裕邦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邦投資”)。
緊接在2019年8月16日,裕邦投資便將所持國邦醫藥的19.74%、5.26%股權分別轉讓給杭州浙民投生物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民投生物”)、浙江絲路產業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絲路基金”),轉讓價格分別為3.75億元、1億元。按照上述轉讓價格計算,國邦醫藥的估值則為19億元。
天眼查顯示,浙民投生物為浙江民營企業聯合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以下簡稱“浙民投”)百分百控股的西藏浙巖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子公司;絲路基金則由浙民投持股44.74%。
然而,僅一周后,國邦醫藥便召開股東會并作出決議,同意浙民投生物將其持有的公司19.74%股權分別轉讓給平潭浙民投恒久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以下簡稱“浙民投恒久”)等14名戰略投資人。
而公開報道顯示,上述股權轉讓的價格為8.5億元。換言之,在短短的一周之內,浙民投便通過股權轉讓獲利4.7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新增的14名戰略股東也均與浙民投有關聯。以浙民投恒久為例,寧波梅山保稅港區浙民投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寧波梅山”)持有其0.04%股權,而寧波梅山則為浙民投百分百控股的孫公司。如果按照8.5億元轉讓19.74%股權計算,國邦醫藥的估值超過40億元。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