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周五意外大漲!而隨著國慶假期前還剩下3個交易日,一向被認為“跟跌不跟漲”的A股,這次能否有所表現一下呢?
道指本周五收盤上漲358.52點,漲幅1.34%,報27173.96點;納指漲241.30點,漲幅2.26%,報10913.56點;標普500指數漲51.87點,漲幅1.60%,報3298.46點。本周道指累計下跌1.7%,標普500指數下跌0.6%,納指上漲1.1%。
樂觀派:美股走高的前兆
對于周五的反彈,有分析師認為這是市場走高的前兆。
摩根大通的策略師Marko Kolanovic指出,市場的大部分現在已經做好了反彈的準備。
Kolanovic認為,美國股市將在今年最后一個季度中回升。他稱,“現在我們認為,拋售很可能已經結束,頭寸偏低。市場經歷了一波清洗,所以我們認為市場實際上可以從現在開始走高。”
美國銀行分析師Michael Hartnett 等在周度數據分析報告中表示,9月回調是美股“見頂過程”中的一部分,但在美聯儲如此寬松、華爾街現金充裕、疫苗預期強勁的情況下,預計美股不會出現大熊市。
美銀認為,一般9月、10月是投資年度中的“中年危機”階段,資產價格調整的同時并未出現投資級信貸利差同步擴大,而且美國國債波動性處于新低,因此這是一次健康的,非危險性的調整。
美國銀行數據顯示,年初至今美國的貨幣刺激規模已經達到8.3萬億美元,財政刺激規模為12.3萬億美元。
美國銀行的另一重要指標顯示,包括財富管理、私人銀行、退休服務在內的全球財富與投資管理(GWIM)客戶在過去兩周已經開始“抄底”。
謹慎派:反彈難以為繼
也有分析師并不看好美股未來前景,認為反彈難以持續。
Carillon Tower Advisers公司顧問投資組合專家Matt Orton稱,目前市場上的不確定性越來越多,而除此之外就沒什么別的利好因素。因此,傾向于將這段時期描述為市場有點消化不良;目前市場缺乏催化因素,盈利季節即將到來,股市很可能會繼續橫盤整理。
也有分析師對市場態度悲觀。宏觀研究機構MRB Partners的報告指出,在經歷了活躍的夏季之后,市場開始面對現實,投資者情緒有所降溫,科技股正在全面修正其高估值。板塊疲軟也已蔓延至其他板塊,市場充斥明顯的避險情緒,而且部分投資者并未準備好迎接經濟復蘇道路上的挫折。
金融咨詢公司Newton Advisors董事總經理Mark Newton在一份報告中表示,過去幾天的拋售略有穩定,但市場并無有力支撐,因此后市仍然看跌。
03
美聯儲重申需要額外財政支持
美聯儲貨幣政策制定者已經用更大的聲調呼吁國會通過另一項財政刺激法案,但在11月總統大選之前,財政刺激方案獲得批準的機會之窗正在關閉。
周四美聯儲主席鮑威爾重申了自己的結論,即“很可能需要額外的財政支持措施”,并再度強調將維持低利率政策,直到勞動力市場完全復蘇或通脹率升至2%,這促使人們預期會有更多寬松政策。
對于美聯儲的現有工具,鮑威爾說,聯儲最終將縮減資產負債表,但近期不會這樣做,并且他并不認同“美聯儲已經購買‘呆賬’”的看法。迄今,美聯儲所購買的非投資級債券微乎其微。
高盛經濟學家將美國第四季度經濟增長預期減半,認為進一步的財政刺激措施要等到明年。以Jan Hatzius為首的高盛研究人員預計,美國第四季度GDP年率將增長3%,低于此前預期的6%。
他們表示:“很明顯,美國國會近期難以出臺財政刺激措施,這意味著任何進一步的財政支持都可能要等到2021年。”
他們認為,刺激措施到期后,美國人的可支配收入將降低到疫情前的水平,消費者支出料將承壓。鑒于消費者開支增長放緩的前景,高盛預計今年美國經濟會萎縮3.5%,而2021年將增長5.8%。
04
A股能夠跟漲嗎?選什么股?
而美股上漲,接下來A股能夠跟漲嗎?
前海開源楊德龍表示,當前A股市場已經充分進行了調整。調整的原因一是國慶節之前臨近季末,資金面偏緊,導致的市場成交萎縮;二是今年以來漲幅較大的一些消費白馬股遭到了追求絕對收益投資者的拋售鎖定;三是一些投資者擔心十一長假期間海外市場如果出現意外大跌,可能對節后的看法形成較大影響,因此基于這些原因,當前在國慶節之前市場仍然會維持調整的走勢,但從中長期來看,即四季度市場上仍然有較大概率的反彈,并且是一波像樣的反彈。
選股方面,專業人士認為,四季度A股市場的主邏輯將由貨幣寬松轉為注重業績,堅守績優股是較好的選擇。
楊德龍認為,當前持有優質股票是應對市場調整最好的投資策略,堅持價值投資,做好公司的股東,顯得異常重要,可喜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加入我的價值投資圈,價值投資已經成為最主流的投資理念。國慶節之前可以布局白酒、醫藥、食品飲料等消費白馬股以及行情風向標券商股,來迎接四季度反彈行情。
申萬宏源首席桂浩明也表示,今年上半年由于流動性寬裕而導致的股市行情,雖然爆發力比較強,但同時又是缺乏堅實的基礎。
桂浩明認為,真正能夠推動股市平穩上行的,還是公司的業績。下半年來,中國經濟復蘇,企業經營情況改善,這就為展開業績推動型行情打下了基礎。客觀上,在近期市場的調整中,人們也見到了這樣的端倪。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9月26日有27只個股三季報業績預告超300%,其中不乏三季報高預增,但市盈率并不貴的個股。
需要看到的是,除了建材、化工、地產等順周期個股外,高預增中也不乏醫療器械、食品加工等個股,即使在消費、食品等高位龍頭抱團的瓦解的大背景下,仍有不少估值并不貴的消費、醫藥股值得關注。
私募基金經理玉名認為,A股節前調整利于節后走勢。
玉名表示,實際上資金在9月份不是只考慮當月因素,而是對長假期間未知因素的一種規避,包括為何資金之前拋售強勢板塊,消費、白酒、豬肉等機構扎堆個股,就是回籠資金去做一個儲備。
指數方面,反復提醒過大窗口因素,即大資金會在10月中旬,即長假后才能回流,這之前資金必然是謹慎的。這就是大的時間窗口的意義。
很多股民全年都在操作,那意味著你有相當部分時間是在股市弱勢周期中,弱勢周期中,越折騰,越掙扎越難受。這就是為何提倡越是能力一般,越是基礎差的投資者,反而要降低操作頻率,就在市場強勢周期的大窗口博弈;弱勢周期,低倉位,小頻率的博弈波段。這樣才能保護大額利潤,大賺小虧,堆積利潤。
關鍵詞: 美股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