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說:如果你不確定一個事物是不是在你的能力圈范圍內時,那它就不在。
長假里,聚會不少,大家坐在一起,聊的最多的還是賺錢投資。國內投資渠道不多,這其中,聊到頻率最高的是炒股和買房。炒股自不必說,買房這事,盡管堅持“房住不炒”,但自住的同時,期望資產保值甚至升值,是很多人選擇的方向,尤其是女人。
記者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很多男人喜歡把錢放在股市里,漲跌盈虧,樂此不疲,且基本是獨立賬戶,不與家里的女人討論,樂得清靜。而女人們大多喜好買房,手上有點閑錢,攢攢湊湊,貸款買房子。家里就那么多資金,遇到男人要炒股,不肯拿錢買房,大多女人會埋怨男人的不支持,錯過了良好時機。
有點余錢就買房
朋友珊(化名)家住廣州,手握5個紅本,全是自己的名字。
“別羨慕,廣州下面的小地區房產證而已。5個紅本,兩個是停車位,還有兩個是一套雙拼房的本,也就兩套房和兩個停車位,加起來未必有深圳中心區一套普通三居室值錢。不過,我已經很知足了。”40多歲的珊,每次翻著這5個紅本,安全感油然而生。
珊和老公都是普通工薪,當初也是裸婚,無房無車無存款。結婚第二年,有了兒子,一家三口咬著牙,跟雙方父母借了幾萬元,首付了人生中的第一套房。不大,80多平的兩居室,足夠溫馨。
兒子一天天長大,珊和老公在各自單位里慢慢成了骨干,收入增加了,存款多了起來。“男人有錢就變壞,得把老公手上的錢都榨出來。”珊總是這么對閨蜜們說。可榨出來干什么?珊不懂理財,更不懂股票,最樸素的想法就是買房。在珊看來,不動產握在手,看得見,摸得著,讓人踏實。
這些年,珊就是這么干的。存款上剛有個幾十萬的時候,珊就滿世界看房,看中了一套一百多平的雙拼房,想方設法地說服老公買下來。交完首付,卡里不足四位數,月供壓得他們踹不過氣來,老公埋怨:“搞這么大壓力干什么?兒子學費都交不起了,生活都成問題。”
錢總是擠出來的,過了兩年窘迫日子,隨著兩人的工資水平提高,珊的生活不僅過得滋滋有味,月供不再有壓力,家里的存款慢慢又有了十幾萬。珊又開始琢磨:這點存款,買房肯定是不夠的,但也不能閑著。聽了同事的建議,珊拿著這點存款,又套現了信用卡里幾萬元,投資了一個停車位。這事,讓珊的老公氣得要離婚:“你們女人怎么就那么愛買房?日子都不要過了嗎?”
房價蹭蹭上漲,珊的房子增值了,停車位也翻了一倍。隨著租金的上漲,月供也顯得微不足道。這些年,被珊逼著拿錢買房的老公戒了煙、戒了麻將,現在倒主動把錢全部交給珊打理,逢人還傳授經驗:“買房這事,就得聽老婆的,我們男人啊,存不下錢的。”
錯過的那幾套房子
“得買個房子,再不買,估計以后就買不到了。”小麗(化名)的老公提這個建議的時候,小麗就氣不打一處來:早干嘛去了?炒股虧的錢,當初如果拿來買房子,都好幾套了。
小麗和老公都是公司的中層,收入強勁,幾年下來,家庭積蓄豐厚。今年以來,深圳樓市熱度高居不下,715調控政策出臺之前,各區二手房漲幅夸張,甚至一日三變。715調控政策后,二手房市場降至冰點。盡管,下半年,新房市場明顯供應增加,然購房需求旺盛,“日光”、“秒光”、“萬人搶房”屢見不鮮,搶購一套剛需房,成為很多購房者頭疼的事情。小麗不是剛需,和老公很早就買了一套自住房,不大,不足百平方米,一家三口是夠了。但家里的老人慢慢身體不好了,小麗想接老人來深圳,怎么住,成了當務之急。
不是沒錢買房,只是說起這事,小麗就怨老公。十年前,小麗就提議再買一套房,將來把老人接到深圳,方便居住。可老公不同意,想用資金炒股。早些年,機遇好,幾萬的資金,短短半年翻了十倍有余,炒成了幾十萬,小麗家的第一套房首付就是炒股里賺出來的。這個成績,讓小麗的老公對自己的炒股能力非常自信。事實上,小麗的老公在股市沉浮里,的確賺多虧少。正因為如此,把家里的大額資金,拿來買房還是炒股?小麗并沒有太堅持。
看著深圳的房價逐年遞漲,小麗幾乎每年都會老話重提,想抽點資金再買套房。她覺得買套房實在,改善了居住環境,且看得見摸得著,房產保值心里有安全感。但老公不怎么認為,他覺得,這筆大額資金在股市里翻個幾倍,比壓在房子里賺得快。年年都覺得房價很高了,誰知道以后還會不會漲?但股市里,充滿了機會。再說了,同樣的資金,在股市里賺個幾倍,像買第一套房那樣,拿出部分盈利買房,豈不更好?
小麗沒有反駁,雖然覺得虛無縹緲的股市讓人不踏實,可老公說得似乎也有道理。這么猶猶豫豫了10年,老公的股票漲漲跌跌,算下來,賺的幅度并不高。尤其近幾年,股市上失敗的幾次操作,賬上的資金虧得不是一點點,小麗和老公沒少為這事鬧騰過。
其實像珊夫婦,小麗夫婦這樣的家庭不再少數。國慶長假期間,記者的數次聚會,總會聽到這樣“炫耀”和“抱怨”。對于投資,有限的資金,買房還是炒股,這樣的爭論從來就沒有消停過。
對于一線大城市及二線強熱門城市,房產本身具有一定的增值保值的金融屬性。在熱門板塊買房就好比選擇了一個好股票并且長期持有,這完全符合巴菲特的經典投資理念。但其實,無論買房或炒股,都不要走極端,要做好風險分散;不要跟風,經濟下行期,務必保證自己的現金流。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