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天齊鋰業發布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4.27億元,同比下滑36.09%,歸母凈利潤從去年同期的1.39億元驟降至-11.03億元,由盈轉虧。其中,第三季度繼續虧損4.07億元,同比下滑654%。
公司預計全年歸母凈利潤為-22.70億至-13.60億,去年同期虧損59.83億元,虧損幅度縮窄62.06%至77.27%。
盡管天齊鋰業在今年有望實現減虧,但由于公司2019年凈利潤為負,如果2020年經營業績無法扭虧,在年報披露后存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可能性。
短短兩三年間,天齊鋰業從炙手可熱的電動車鋰資源行業龍頭,墜落到將被“ST”的境地,公司激進擴張帶來的苦果令人唏噓。
豪賭致流動性危機加劇 百億債務進入倒計時
鋰礦和鋰鹽產品量價齊跌,使得天齊鋰業前三季度繼續虧損,公司盈利能力持續下滑、現金流和負債率進一步惡化。
數據顯示,2020年1-9月,天齊鋰業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58.56%下降至44.69%,并呈現逐季下滑的態勢,凈利率從16.32%直接降至-23.57%,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也從1.37%下降至-17.22%。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性現金流為凈流入6.65億元,相比去年同期13.84億元的水平惡化明顯。
同時,由于經營業績持續下行,今年三季度末,天齊鋰業資產負債率從三個月前的80.59%上升至81.27%,負債率再創新高。
而巨大杠桿激進收購SQM股權,則是公司業績嚴重下滑并背上沉重債務負擔的根本原因。
2019年以來,SQM受到行業調整、鋰價下行的影響,經營業績出現超預期的大幅下降,公司不得已對SQM長期股權投資等資產進行大量減值。
今年三季度,公司的期間費用環比顯著增加。其中,受收購SQM大量負債影響,財務費用達到2.48億元,環比大幅增加718.51%。
去杠桿不及預期疊加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進一步加劇了天齊鋰業的流動性壓力。
并購SQM貸款中,18.84億美元(約合126億元人民幣)將于下月到期,公司提交的調整貸款期限結構申請還在審批中,但債務利息卻已出現了無法兌付的狀況。
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末,天齊鋰業累計應付而未付的銀團并購貸款利息達到4.6億元,公司已經走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項目全線停滯 長協大單面臨違約風險
由于資金鏈壓力接近承受極限,天齊鋰業三季度已暫停或減緩了所有在建工程項目,下調全年成本費用預算,全力縮減開支,騰挪資金確保運營。
三季度末,公司在建工程余額達67.13億元,再創新高,而資本開支僅8億元左右,不及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而在此之前,多個項目已經被嚴重拖延。
2016年,天齊鋰業宣布擬投資約3.98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0億元)在西澳大利亞州奎納納市投資建設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建設期為26個月。
2019年10月,在原定建設期即將過去之際,公司以嚴重缺乏海外工程建設管理經驗和專業人才團隊,項目調試方案論證不充分以及新設備、新工藝技術需不斷優化調整等因素為由,將該項目的投資總額由3.98億澳元上調至7.70億澳元,建設期進一步延長。
今年5月,天齊鋰業再次對外表示,西澳奎納納項目因各種原因處于暫緩調試狀態,調試過程中的最后收尾工作還未完成。以目前的進度來看,該項目恢復調試的時間取決于市場環境、公司資金流動性、債務情況等因素。
另一個項目——甲基卡措拉鋰礦的開采也同樣遙遙無期。
天齊鋰業的措拉鋰輝石礦位于四川境內,與遂寧加工基地的運輸距離短,人工成本相對較低。但考慮到市場變化、資金流動性以及項目經濟可行性等情況,資本投資進度放緩,對于該項目,公司暫無重啟計劃。
而一旦天齊鋰業未來融資不達預期,包括“澳大利亞奎納納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遂寧安居區年產2萬噸碳酸鋰工廠項目”、“第二期年產2.4萬噸電池級單水氫氧化鋰項目”等多個項目或面臨無法繼續投入的風險。
由于擴產項目進度不及預期,公司長協大單的履行未來也很可能會受到影響。
以澳大利亞奎納納年產2.4萬噸氫氧化鋰項目為例。由于該項目已經與包括SKI、Eco Pro、LG化學、Northvolt等多家客戶簽訂了長期供貨協議,盡管部分氫氧化鋰產品可以通過其他工廠進行替代,但中長期來看,后續產品供貨進度大概率將無法保證。
如何在低迷的碳酸鋰價格下,盡快改善業績和資金狀況,是解決當下債務難題的根本途徑。
然而,就在三季報公布的當天,公司再次披露了董事、高管的減持計劃。
關鍵詞: 天齊鋰業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