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年三季報披露即將收官,最新數據表明,中國證券業已誕生首家萬億資產規模券商!
29日晚間,中信證券發布2020年三季報,該公司前三季度以419.95億元的營收、126.61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傲視群雄”。但是,歸母凈利潤同比20.32%的增速在全行業一片大好的業績中顯得并不“突出”。其中,一筆50.27億元的巨額計提信用減值引發市場關注。究竟發生了什么?
有分析認為,這可能是中信證券在符合會計準則下從嚴計提的結果,以保持穩定的業績增速。券商中國記者多方了解到,該分析可信度較高。
在中信證券并表廣州證券半年后,中國證券行業終于產生了首家萬億規模的龍頭券商。截至三季度末,中信證券總資產為10441.36億元,同比增31.88%;歸母凈資產為1797.46億元,同比增幅11.21%。不過,這個規模較國際投行巨頭高盛集團尚有6倍的差距。
截至10月29日晚上9點,至少有25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三季度業績,中信證券穩居魁首,海通證券、國泰君安暫居伯仲之間。從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來看,有24家券商均實現同比正增長,其中12家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50%。
唯一一家歸母凈利超百億的券商
10月29日晚間,中信證券發布的三季報數據顯示,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19.95億元,同比增幅28.13%;實現歸母凈利潤126.61億元,同比增幅20.32%。是截至目前,唯一一家營收超400億元、歸母凈利潤超百億的上市券商,大概率穩居“券業龍頭”地位。
就合并利潤表來看各業務表現,經紀、投行、資管、自營收入同比均實現明顯增速。其中,經紀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85.35億元,同比增幅49.66%;投行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44.93億元,同比增幅50.72%;資管業務手續費凈收入為53.94億元,同比增幅31.55%;自營收入(“投資收益-對聯營企業和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凈收入”)為158.76億元,同比增幅36.40%;利息凈收入為18.31億元,同比增幅2.56%。
就各業務板塊占營收的比例來看,自營業務對營收的貢獻比例達到37.8%,經紀業務收入占營收的比例為20%,資管、投行業務收入占營收的比例均超10%。
雖然各業務板塊收入都有明顯增速,但在今年行業業績普漲之下,中信證券歸母凈利潤20%的增速并不亮眼。梳理發現,中信證券前三季度營業支出250.17億元,同比增加了36.5%,其中信用減值損失50.27億元,同比增幅593.84%,這個數字十分驚人。
緣何會產生巨額信用減值?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上半年末,中信證券計提信用減值損失為20.35億元,原因是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和融出資金信用減值損失計提增加;至三季度末,信用減值損失增至50.27億元,第三季度內信用減值損失陡增30億。
中信證券在三季報中對此有一句話解釋,“主要是金融工具信用減值損失計提增加。”
有行業知名非銀分析師向記者分析,近兩年來中信證券的凈利潤增速均維持在20%至30%之間,今年來并未聽聞中信證券有大額踩雷事項,50億元巨額計提信用減值,可能是該公司從嚴計提的結果。“在符合財務準則之下,對可計提、可不計提的項目選擇了計提。”
證券業首度誕生萬億規模龍頭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中信證券發布三季報,中國證券行業終于產生了萬億規模的龍頭券商。
截至三季度末,中信證券總資產為10441.36億元,同比增31.88%,首度突破萬億;歸母凈資產為1797.46億元,同比增幅11.21%。這個資產規模在證券行業亦屬“翹楚”,總資產較當前行業第二名多3000多億,凈資產較當前第二名多約200億。
不過,中國證券業相對國際投行龍頭來說,競爭力還相對薄弱,僅就資產規模來看,中信證券較高盛集團就有6倍之差。今年三季度末,高盛集團的總資產為11320億美元。
自去年底起,在監管層表態打造證券行業航母券商的背景下,中信證券被市場“委以重任”。在今年6月份中信證券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公司總經理楊明輝首次談及中信證券打造航母級券商的具體規劃,即未來五年內要繼續做大業務規模、提高各項業務條線的經營質量、加大傳統業務線的轉型力度、推進全球一體化。“這些方面的能力都提升了,才能和國際投行競爭,才有資格談及航母級券商的概念。”
近半券商凈利潤增幅超50%
上市公司披露三季報已接近收官,截至10月29日晚9點,至少有25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三季度業績。
就營收來看,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位居前三,營收均超過250億元;招商證券、東方證券、中信建投、光大證券前三季度營收均超100億元。
就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幅來看,25家披露業績的上市券商中,有23家同比增加,其中紅塔證券、長城證券、浙商證券、華林證券、中信建投等7家券商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幅超過50%。
此外,東北證券和山西證券前三季度營收有所下滑,但歸母凈利潤均實現增長。券商中國記者了解到,山西證券今年來從事大宗商品交易業務的規模在減少,這是一項成本較重、但利潤較薄的業務,因此,山西證券的營收雖然下滑,但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加了約4成。
25家披露業績的上市券商中,國泰君安和海通證券歸母凈利潤超過85億元,暫居行業二、三名;中信建投、招商證券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超70億元,暫躋身前五。
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來看,24家券商均實現同比正增長,其中12家凈利潤同比增幅超過50%。華林證券前三季度實現6.6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同比增幅116.08%;中信建投證券實現74.91億元的歸母凈利潤,實現96.11%的同比增幅,表現十分搶眼;國金證券、西部證券、東方證券、紅塔證券前三季度歸母凈利增幅均超70%。
國聯證券前三季度實現4.6億元的歸母凈利潤,為當前唯一一家凈利潤同比下滑的上市券商。梳理發現,該券商整體營收同比有所增加,同時營業支出增幅較大,其中業務及管理費7.22億元,同比增幅約25%。
關鍵詞: 證券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