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中信證券發布了2020年Q3季度報告,并成為國內首家總資產過萬億的券商、當之無愧的“券業一哥”后,友商中金公司在點評3季度報告時卻對中信證券發表看空觀點,將其目標價進行下調。
中金公司認為,中信證券2020年Q3信用減值加大拖累了業績,低于研究團隊的預期。過大的信用減值額度,使得中信證券2020/2021的盈利被下調,目標價隨之下調。
一是股權質押及兩融等融資業務;二是債券資產受Q3債市波動的影響有減值。
減值的原因,中金公司沒有指出具體案例,但認為有兩個來源:
在這次3季報后,中信證券另披露了一份資產減值的公告。今年1-9月,中信證券共減值計提50.27億元,超過公司2019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的10%。
這是券業一哥中信證券上市后,披露的首份資產減值公告。
Q3的減值額可能真的需要擔心
但Q3單季度30億的信用減值計提,還是讓部分非銀研究員心里打起了鼓。
盡管中信證券作為最有望收獲“航母級券商”的龍頭存在,各項業務創造的營收讓行業中的中小規模券商們難以望其項背,
2020年Q1的報告中,中信證券同樣出現了較大的金額的信用減值,彼時涉及的金額達13.1億元,使得中信證券Q1的業績遠低于市場上多家非銀研究團隊的預期。其1-3月月報口徑業績同比增長16%,但最終因減值金額過大,歸母凈利潤變成了同比-4%。
只是,盡管Q1的業績從“預期增長為正,現實結果為負”,但謹慎的中金非銀團隊彼時仍然樂觀,并未對中信證券看空。在Q1業績報告發布后,依然維持對中信證券的2020年盈利預測,對其股價(A股26.7元/股)的目標價也未改變。
到了2020年H1業績發布之后,由于中信證券的經濟業務、投資收入、投行業務、資管及公募業務全面開花,中金上調對中信的目標價至A股35.5元/股。
但在Q3業績出來后,單季度30億的信用減值,讓中金非銀團隊看空了中信證券,對其目標價下調至A股33.7元/股。與Q1的偏樂觀相比,在中信Q3財報后,中金公司顯示出某種程度上的擔憂。
一方面,是股權質押及兩融等融資業務;另一方面,是債券資產受Q3債市波動的影響有減值。
中金公司認為,中信的信用減值主要來自兩方面:
“但是,中信證券過去所有的踩雷項目可能并沒有計提結束,后續會在哪個季度報告中再放出大額減值計提,只有內部財務人士才知道。”某券商分析人士稱。
不過,也有券商表示樂觀。
天風非銀團隊認為,由于中信證券業務發展契合資本市場改革,投行、自營等業務保持高增長,足額的計提信用減值損失,有利于提升資產質量,為后續發展奠定扎實基礎。
且天風證券稱,由于公司信用減值計提規模增加,團隊下調對中信證券2020-2022E的凈利潤預測,但仍然維持“買入”評級。
招商非銀團隊則稱,2020年Q3中信計提信用減值損失30億元,雖然創了單季新高,但是卻進一步夯實了資產質量。招商證券非銀團隊維持盈利預測、維持目標價。
意即,中信證券在Q4會有超預期收入來填補這計提掉的30億。
不過,招商證券的研報似乎不太走心。中信證券Q3減值計提了30億,使得凈利潤大幅下降,但招商非銀團隊依然維持其在半年報中的判斷:2020年盈利預期為156億,
2019年底以來不斷發生大額信用減值
事實上,中信證券的大額信用減值計提,早在2019年就出現了。但由于中信證券體量過大,單季十多億的減值計提,此前市場投資者并未過分關注。但是,細究數據就能看到,去年底到今年,中信證券不斷出現大額減值計提:
2019年Q1,中信證券單季信用減值計提只有1621萬元;到了2019年Q4,單季信用減值計提11.7億元;2020年Q1,單季信用減值計提13.1億元;2020年Q3,單季信用減值計提達30億元。
反映到年報數據中,2018-2019年,中信證券的資產減值損失分別為22.11億、25.90億。
而中金公司對其2020年的預期減值總額,則經歷了“過山車”式預測——2020年Q1、H1、Q3的業績數據出來后,中金公司對中信的減值預期分別是:11.16億、25.47億、57.08億。
大額減值計提的背后,是中信證券踩中諸多市場知名爆雷項目。
根據2020年中報的詳細披露,僅今年上半年,中信證券新增/有新進展的、涉案金額過億的案件就有16起。而其踩中的雷區,不乏ST康得、中民投、剛泰集團、龍力生物等知名項目。
關鍵詞: 中信證券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