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26日)A股港股出現近期罕見暴跌,基金又上熱搜!
另一方面,央行開始對泡沫動手。本周前兩日,央行累計凈回籠資金超過3000億元。
“經濟增速下降卻出現如此牛市,有些領域的泡沫已經顯現”。
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警告:
央行行長易綱重磅發聲:中國的貨幣政策將繼續支持經濟,中國不會過早退出支持政策。
1月26日,股民哀嘆“關燈吃面”。
“昨天的大跌應該是春節前行情避險資金的一次總撤退,再加上前期市場熱點炒作比較積極,市場現在已經開始出現兌現利潤的行情。”1月26日,一位私募人士表示。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當天大跌是此前市場急漲之后的正常回調。
之前是“股災式上漲”,二八分化行情,指數上漲,個股卻跌多漲少;現在是“股災式下跌”,指數下跌,繼續跌多漲少的分化行情。
昨天收盤,三大指數指數全天單邊下行,創業板指跌近3%,個股跌多漲少,跌幅超9%個股逾60家。
個股上,金龍魚、邁瑞醫療等抱團股集體大跌,市場短線情緒表現低迷。
各種茅臺大跌,茅指數跌幅高達2.6%!
兩市板塊多數走低,軍工、保險、釀酒、券商等板塊跌幅居前。
盤面上看,軍工板塊遭遇重挫,光電股份、航天彩虹、航天電器、中航高科等逾10股跌停;保險、釀酒、券商等板塊大幅走低。
截至收盤,滬指跌1.51%報3569.43點,深成指跌2.28%,創業板指跌2.89%。兩市合計成交10140億元,北向資金凈流出35.41億元。
港股方面也全線崩了,恒指跌2.4%。恒生科技指數跌2%,其中,騰訊跌超5%,7萬億市值失守;美團跌超4%。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數據統計,截至1月26日,2021年以來A股有3017只股票下跌,占兩市4164只股票的72.45%,而上漲的個股不到30%。
其中跌幅超過10%的個股有1364只,跌幅20%以上的個股203只。而跌幅最高的個股全新好今年以來下跌55.52%。
藍籌股在今年的A股的漲漲跌跌中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比如,1月25日,A股最大市值的貴州茅臺股價大漲4.57%,創出歷史新高。1月 26日,貴州茅臺跌1.52%。
在A股“抱團股”漲幅過高時,溢出效應使得南下資金在1月25日把騰訊控股拉升10%,而在1月26日,騰訊控股則回調下跌了6%。
“很多投資者擔心二八分化的格局會造成股災式牛市。”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當前市場的走勢并不明確牛市和熊市,而是要看配置了哪些方向。對于配置‘白龍馬’的人來說,過去幾年,包括現在都是大牛市,而配置了業績差的股票,或者是資質一般的股票,那就是一個熊市。”
“隨著機構投資者的占比增加,現在二八分化的格局甚至有可能像美國一樣出現一九分化,好的公司鳳毛麟角,會受到資金的追捧。”楊德龍建議,抓住白龍馬股的機會,通過做價值投資,通過買入優質的股票或者基金來分享A股市場的黃金10年。從長期來看,白馬股的表現依然是值得期待的。而對于一些績差股和題材股一定要遠離,趁白馬股調整的時候進行調倉換股。
對于后市,興業證券持看好觀點。歲末年初,兩會前是做多的時間窗口。行業配置角度來看,成長擴散+復蘇主線(中上游周期品)是當前配置的2條主線。一方面,風險偏好提升+流動性寬松+政策催化+業績改善,四重利好疊加,成長股有望向其他方向擴散。另一方面,國內經濟復蘇+民主黨實現“blue sweep”,海外刺激預期提升,經濟復蘇主線,中上游周期品改善大趨勢。
一位深圳私募人士表示,“A股短期內行情可能有調整的壓力,宜暫時回避一下,但是我預計節后市場應該還是比較好的,倉位不宜降得太低。”
一位市場人士則表示,目前應緊抓業績主線,比如當天逆勢上漲的豬肉、煤炭板塊,都是公司發布優異的年報業績所致。二八分化,熱點輪動,都沒有關系,有業績的公司會走出上升行情。
股市大跌,剛跑步入場的基民慌不慌?
新增“基民”中,90后占據了一半以上。對于新基民來說,基金不僅是理財產品,也像是是一種社交工具。
近期,據央視財經數據顯示,年輕人曾經在茶余飯后會聊明星八卦,如今話題則變成了基金。由于對行業的了解大都來自于新聞報道,新基民做出的判斷也會摻雜著身邊朋友和網絡大V的意見,因此這批新基民投資的基金一般都圍繞著白酒、消費以及新能源這些熱度最高的行業。
今天股市大跌之后,基金就穩居微博熱搜前十。
據中國基金報報道,各種基金段子也出來了。
近期白酒板塊乘風破浪也帶火了易方達明星基金經理張坤,他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因重倉白酒而單日凈值暴漲5個點。由此,“世界三大知名酒莊:羅曼尼康帝、拉菲、易方達”成為熱梗,“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坤坤不老,藍籌到老”等調侃圖片也在微博上刷屏,甚至出現了“愛坤護坤”的張坤全球后援會。
有網友還寫了打油詩。
甚至有媒體報道,2020年,上證指數不斷走高,對于實現“財富自由”的渴望,讓年輕人跑步進場。有人用偷偷抄理財博主的“作業”,有人用花唄斥巨資上理財課,1元起買的低門檻,讓基金成了年輕人入門理財的最佳途徑。
另外,散戶指導基金經理操作的現象也出現了。
而且百度指數顯示,關鍵詞“公募基金”已經超過2015年的股災。
基金市場瘋狂的當下,一些業內人士發出了“善意的提醒”。
興全趨勢董承非在四季報里稱:“2020年4季度,市場依然表現強勁。資金入市的意愿仍然很強,各類明星基金經理的產品迅速售罄。市場也漸漸由基本面推動演變為‘口號式’投資,具體表現就是核心資產不斷提升估值,將10年乃至20年以后的遠景貼現到現在。但是未來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市場對于不確定性缺乏敬畏感。”
警惕!剛剛GC001翻了一番,流動性轉向?
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有所不同,本月工作日均有開展7天逆回購,操作量主要以20億、50億為主。
另外,需要警惕!流動性似乎出現轉向跡象,1月26日,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開展了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為2.2%,與此前持平。操作量為20億元,因有800億逆回購到期,實現780億資金回籠。
從近期資金面來看,短期資金價格有不同程度上漲,長期資金價格有所下降。1月隔夜Shibor、DR001加權利率最高分別報2.73%、2.7366%,均高于7天逆回購2.2%的政策利率水平。1月10年期國債收益率均在3.2%以下,環比低于2020年11月、12月的水平。
近期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特別是短端利率快速走高,隔夜Shibor連續上行,目前已經至2.726%,比前一日上漲27.6BP,高于央行今年以來始終維持的2.2%逆回購操作利率。與此同時,一周品種上升43.2個BP,至2.728%,兩周產品上升17.2個BP,至2.853%。
上交所GC001一度暴漲102%,報6.1,此外短期限品種GC002、GC003、GC004和GC007昨日的漲幅也都一度超過20%。
深交所R-001昨日也一度實現翻倍,最高報5.903%。DR001加權利率上行28.88個基點,報2.74966%,創逾16個月新高。
央行公開市場巨量凈回籠3000億
央行公開市場昨日進行20億元人民幣7天期逆回購操作,因昨日有800億元逆回購到期,凈回籠780億元,本周前兩日,央行累計凈回籠資金超過3000億元。
據報道,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從釋放的信號來看,央行短期不愿看到資金面過度寬松,以防寬松引發市場加杠桿的套利行為,并導致局部資產價格泡沫產生。
中信證券明明指出,在以穩為主的貨幣政策取向下,“不缺不溢”的流動性管理目標下,央行視流動性缺口開展流動性投放。需關注考慮春節返鄉政策的影響后流動性缺口有所收窄引發的預期差。2021年春節前后預計延續往年春節前后資金面先緊后松趨勢。
申萬宏源稱,近期央行投放期限都偏短,容易引發市場對資金面的擔憂。今年春節流動性缺口大約在1萬億左右,與以往春節前1.1-1.2萬億的央行投放力度相近。目前距離春節還有3周,需要繼續觀察央行的后續操作。
與此同時,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在近日舉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與當前經濟形勢分析”專題研討會上表示:
有些領域的泡沫已經顯現。去年我國幾個主要的股市指數都大幅上升,接近30%,在經濟增速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出現如此牛市,不可能與貨幣無關。另外,近期上海、深圳等地房價漲得不少,這些都與流動性和杠桿率的變化有關。
這讓市場對于未來流動性的變化浮想聯翩。中信證券明明團隊的研報表示,往年央行春節前流動性安排:無論貨幣政策基調是松是緊,央行春節前流動性凈投放趨勢明顯;MLF和14天逆回購操作不會缺席;2018年~2020年貨幣偏松周期,降準兼具春節流動性安排和貨幣寬松兩個功能。在以穩為主的貨幣政策取向下,“不缺不溢”的流動性管理目標下,央行視流動性缺口開展流動性投放。
春節期間流動性缺口較為明顯,居民取現需求、財政性存款增長和公開市場操作資金自然到期是造成流動性缺口的主要因素。綜合考慮M0、財政存款、資金自然到期、外匯占款、繳納法定準備金、備付金等幾大因素統計流動性缺口。如果按以往歷史線性外推,2021年春節前后流動性缺口較大;考慮春節返鄉政策的影響,預計流動性缺口有所減少。預計1月份流動性缺口較大而2月份流動性環境將有所相對緩解。
央行行長易綱:貨幣政策將繼續支持經濟,不會過早退出支持
據證券時報,方正策略分析稱,貨幣政策轉向之聲再起,資金利率顯著上行觸發春節前流動性緊張擔憂。市場下跌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貨幣政策有必要針對某些領域的泡沫進行適度轉向”,貨幣政策進一步收緊的預期有所增強。
一是據報道,近日舉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解讀與當前經濟形勢分析”專題研討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表示
銀行間和交易所回購利率顯著上行,其中DR001創16個月新高,觸發節前流動性緊張的擔憂。
二是央行連續3日維持地量的逆回購操作,延續凈回籠的態勢,考慮到春節取現等因素影響,資金面較為緊張,債市顯著調整,
中國的貨幣政策將繼續支持經濟,中國不會過早退出支持政策。
另外,26日晚間,央行易綱行長有了最新表態!他表示,
2021年1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出席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會視頻會議,并參加了“加強金融與貨幣體系”領導者討論會。該環節討論了新冠肺炎疫情應對措施可能帶來的金融風險及如何提高金融機構的抗風險能力。
其中,易綱重點回應以下重點內容。
1、不會去過早地放棄此前發布的支持政策
易綱在“達沃斯議程”表示,中國的貨幣政策將繼續支持經濟,中國不會過早退出支持政策。
易綱表示,中國致力于推動經濟增長模式向消費驅動的模式轉型。目前鑒于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公共衛生危機仍在全球持續,中國將確保央行采取的政策是具有一致性、穩定性和一貫性的,而不會過早地放棄支持政策,預估今年中國的GDP增速將恢復到正常區間內,符合預期。
2、避免金融科技濫用壟斷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易綱還表示,央行一直支持金融科技發展也鼓勵金融創新,但是避免濫用壟斷的地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3、中國今年的GDP增速將恢復正常
易綱估測,今年中國的GDP增速將恢復為正常趨勢下的潛在水平。
貨幣政策可能微調但不會急轉彎
據新華社26日報道,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隨著經濟的恢復,貨幣政策有所微調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黃益平表示,與多數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相比,2020年,我國貨幣政策相對穩健,沒有采取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也沒有“大水漫灌”,是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與此同時,通過降準、出臺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創設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等方式,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
“隨著經濟的恢復,貨幣政策有所微調應該是大概率事件。”黃益平說,在宏觀政策的支持下,去年,我國經濟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反彈。如果今年經濟仍然能保持穩定增長,那么過去采取的一系列較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和穩增長措施,可能要慢慢退出。
“目前的政策不會急轉彎。”黃益平認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提到的“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是很重要的政策導向。
市場擔憂,這是否意味著疫情期間特殊的、階段性的政策會“加速退出”?實際上,從近期央行的表述來看,“穩”字當頭,不急轉彎,保持穩經濟、防風險的平衡,仍然是貨幣政策下階段的重點。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