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公布了老年消費者手機商品比較試驗結果,通過比較試驗后發現,由于目前“老年手機”相關標準缺失,市場上的“老年手機”大多對老年消費者并不友好,甚至成了“低端機”的代名詞。
根據前期調查,老年消費者更傾向于價格在2000元以內的手機。隨后,省消委邀請消費者代表,模擬消費者行為,在成都市各大商場超市,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以及電視購物頻道購買了符合這一要求的10組手機樣品,其中5組為專門的“老年手機”,5組為聲稱適合老年人的智能手機。
“此次比較試驗的檢測指標共有11項,分為安全規范、易用性和耐用性三個大類。”成都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專家賴力解釋說,通過測試發現,不少“老年手機”在操作便捷性上并沒有優勢,市面上專門的“老年手機”按鍵設計不方便,導致多數操作很麻煩,而聲稱適合老年人的智能手機學習成本又較高,不容易上手。
四川省保護消費者權益委員會消費指導部主任顏建國說,本次檢測結果反映,盡管許多廠家生產了一些“老年手機”產品,但這些“老年手機”大多數對老年消費者并不友好,甚至成了低端手機的代名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消費者對使用體驗感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老年人使用的手機也應向著更智能、更方便、更安全的方向發展,應加快探索建立相關“老年手機”標準,讓生產商有標準可依。
“我們希望積極參與和推動手機的適老化改造,更方便老年人使用,也期待相關廠商能在普通智能手機中開發設計實用的‘老年模式’。”顏建國說。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