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從接觸到簽約30天,開工到投產不到90天(引題)
重大產業項目落地 “樂山速度”為何屢被刷新? (主題)
1月14日,海螺創業集團新能源西南制造基地項目(簡稱“海創項目”)正式簽約樂山,這離雙方第一次接觸,剛過去30天。
1月中旬開工,預計3月建成投產,這是樂山高測二期20GW光伏大硅片及配套項目第一階段6GW大硅片項目的建設速度。
起步就是沖刺,樂山市委、市政府將今年經濟工作主線確定為“重大產業項目攻堅年”,各地各部門大抓產業、大抓項目,將穩增長著力點集中于重大產業項目,“攻堅”成效初顯:元旦小長假后第一天,11個重大項目在樂山集中開工,產業項目是重頭。
速度和效益齊頭并進的背后,是樂山對區域經濟和產業發展規律的準確把握。
樂山五通橋光伏產業園全景。 樂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供圖
樂山五通橋光伏產業園一隅。樂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供圖(資料圖片)
【探一線】
投資故事:“三圖一表”折射產業邏輯
“海創項目”簽約后三天,記者在樂山市經濟合作外事局看到了樂山光伏產業的“三圖一表”——重點產業全產業鏈圖、重點企業分布圖、產業生態鏈圖、目標企業重點客商表。
據此,市域產業基礎、要素需求配置、發展方向及鏈條缺失、目標招引企業,一目了然。
“相當于投資促進指南。”樂山市經合外事局相關負責人道出樂山投資促進的關鍵邏輯:瞄準關鍵、沿鏈補鏈。
儲能,是新能源發展最關鍵的技術之一,儲能電池,是打破光伏發電瓶頸的關鍵技術部件,動力儲能電池負極材料則是關鍵的關鍵。“海創項目”瞄準的正是動力儲能電池負極材料。這也是樂山晶硅光伏延鏈的關鍵突破口。
一個月內,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與企業負責人會商了三次;雙方對接第一天,由市長任組長、17個部門組成的“海創專班”就已搭建完成,而樂山端出的“市場蛋糕”也頗具吸引力:就近,可成為樂山晶硅光伏關鍵一環;拓展,可銜接成渝電動汽車產業鏈。
商務對接環節,“海創專班”與企業開閉門會,對項目用地保障、能評環評安評、用電保障等問題點對點解決,“3天時間,企業落地障礙基本消除。”
加速推進,步伐未停。1月24日,“海創項目”簽約僅10天,項目進場道路已完成鋪設。
落地故事:企業“轉型”折射決策胸懷
青島高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生產光伏晶硅切片設備和金剛線的龍頭企業,2021年3月與樂山市政府簽訂了總投資1.83億元的光伏大硅片研發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基地項目。
硅片是光伏電池面板的關鍵材料。設備廠商親自“下場”進軍硅片生產,高測依托的是在切割裝備和切割耗材上的技術優勢。
樂山高測基地總經理施建回憶,為解決廠房電力配套和污水處理問題,項目所在的五通橋新型工業基地成立工作小組,定期開會協調各方意見,保障項目的順利推進。
產業鏈之間合作共贏最經濟,也最持久。五通橋新型工業基地,全球光伏前十企業過半聚集于此,高測樂山二期項目正是與其中一家落戶樂山的知名光伏企業結成戰略合作。
經濟賬很好算:項目可在園區內完成從上游進貨到下游出貨的全過程;硅片項目達產后,企業將與園區內上下游企業展開合作,尤其是可從下游電池端客戶需求,有針對性做硅片技術研發。
施建介紹,第一階段項目滿產后,將具備年加工12GW單晶硅毛棒及6GW單晶硅切片生產能力,年工業產值50億元,新增就業約800人,利稅約1.2億元。
【看舉措】
一張“紅黑榜”逼出的響應速度
2022年樂山將推進306個省市重點項目建設。
為確保推進速度,樂山在市委設置了多部門組成的項目幫扶隊,將項目推進中遭遇的問題以“發點球”的方式精準投遞至責任部門,限時解決。
確保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進度,樂山還設置了一張“紅黑榜”。
以新開工項目為例,樂山市發改委會根據項目計劃開工時間情況“倒排工期”,設置相應的前期要件辦理時間節點,項目進度滯后還是超前,一目了然。滯后的部門和地區進入“黑榜”,將被公開批評,推動其加快解決;進入“紅榜”的,則能優先獲得資金和土地等要素保障。
樂山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張國清透露,樂山還將實施投資項目臺賬管理、完善重大項目市領導掛聯機制,對重點企業實施聯絡員一對一駐企服務等,力爭全年工業投資不少于350億元。
2021年最后100天,樂山集中攻堅,促成42個制造業項目簽約。截至目前,航達電子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及正極CVD石墨烯添加劑項目、光伏風電儲能電池產業園項目等重大項目,正加快開工前期準備工作。(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曾小清 王晉朝)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