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IT投入持續增加(引題)
中國民航旅客行程自動化全球領先(主題)
中國航空公司和機場成為全球航空運輸業旅客行程自動化方的領頭羊,所有航空公司均在投資升級旅客管理系統。同時,中國民航業還計劃在整個旅程的更多接觸點引入生物識別技術,以簡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健康文件管理工作。
這份由國際航空電訊集團(SITA)最新發布的2021年航空運輸業IT洞察報告顯示,中國航司和機場繼續推動數字化進程,提升運營效率、簡化旅客旅程并解決公共衛生和安全問題??沙掷m發展也已成為IT優先投資事項,中國民航業正在探索以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影響為宗旨的戰略。
根據報告,與2021年相比,91%的受訪中國航司和68%受訪機場預計,在2022年的IT支出將與2021年持平或更多。所有航司均表示,投資將用于在2024年完成核心旅客管理系統的升級。全部航司皆將飛機維修解決方案列為今年的新重點,以期在未來三年通過數字化進一步提高運營效率。
在部署旅客自助服務、繼續踐行與強化無縫和輕接觸旅客行程的承諾方面,中國機場走在世界前列。未來三年,用于提供數字旅客服務(90%)和員工無接觸解決方案(88%)的應用程序仍是重中之重。86%的受訪機場計劃在2024年使用生物識別技術的自助登機口,58%的機場計劃在所有接觸點使用安全的單一生物識別標志。
疫情期間,實現旅客無縫旅程的關鍵節點是實現旅客健康證明的自動化驗證。雖然80%的中國機場和75%的中國航司在2021年依賴人工進行手動健康檢查,但仍有相當一部分航空公司和機場希望擁有支持移動應用程序的健康檢查或支持自助服務終端的檢查能在2024年到位。
報告顯示,人工智能在87%的中國航司的優先新興技術列表中仍居前列,同時商業智能(BI)的優先級也有顯著上升,反映出航司希望通過運營追蹤實現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73%的機場也在投資商業智能,其中機場協同決策和航班運營是最重要的應用領域。
對此,SITA亞太區總裁Sumesh Patel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令中國航空公司和機場的運營環境充滿挑戰。盡管存在諸多限制,但中國航空公司和機場正在踐行技術承諾,將其作為在新的公共衛生需求下,支持安全和無縫旅客行程的前進方向。技術將使航空運輸業在應對客運量和旅行法規快速變化的同時,通過挖掘新的運營效率措施降本增益。”
報告還顯示,中國航司和機場用于可持續發展的IT預算穩步增長。他們正在研究如何在加速數字化的同時減少運營的能源消耗和其他環境影響。在接下來的三年,超過一半的中國航司和機場計劃將其數據中心從專用基礎設施轉移到節能云。多數中國航空公司還計劃針對支持可持續發展的外部數據中心提供商實施選擇標準,近一半的航空公司計劃實施IT生命周期管理控制,促進設備的重復利用和維修。同時,機場正在利用智能建筑技術和自動化的前沿技術,幾乎所有機場都預期在2024年進行部署。
據悉,SITA是世界航空運輸業領先的IT商務解決方案和通訊服務提供商,為航空公司、機場、飛機與政府提供一系列解決方案。憑借強有力的技術優勢,SITA的技術解決方案遍布全球1000多個機場,致力于400家航空公司18000架飛機的互聯互通,提升單一公司和整個行業的運營效率。同時為70多個政府提供邊檢解決方案,旨在平衡邊境的安保與旅客順暢無縫流動。(記者 孟 妮)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