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個人口不足百萬的小城卻是享譽全國的冬奧冠軍之鄉——(引題)
七臺河再掀冰雪熱(主題)
七臺河市位于黑龍江省東部,這個總人口不足百萬的小城有一個享譽全國的名字——冬奧冠軍之鄉。本屆冬奧會之前,我國獲得的13枚冬奧會金牌中,有6枚出自于七臺河培養的運動員。伴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舉辦,七臺河掀起了冰雪運動的新熱潮。
冰上追夢
“掌握好節奏!注意擺臂!加速……”在七臺河市體育中心綜合體育館,小隊員們飛馳在冰面上,活力滿滿。記者面前的七臺河職業學院短道速滑訓練中心主教練張杰,是一位有著輝煌運動生涯的“冠軍教練”:1991年她獲得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金牌,1993年她獲得短道速滑世界錦標賽冠軍并打破世界紀錄,多年來共獲得國家和世界級獎牌200多枚……
“我們每天11時至17時都要進行滑冰技能訓練。”張杰說,“只有日積月累,踏踏實實苦練滑冰技能,才能真正培養出高水平的滑冰人才。”
如今,張杰的隊伍中有來自貴州、甘肅、內蒙古等多個省份的運動員,他們都在為了心中的“冠軍夢”努力拼搏著。
“在冰場上我是教練,在生活中我們是朋友。”張杰說,日常訓練外,小隊員們的日常起居也是她關注的重點,“我要讓孩子們沒有后顧之憂、專心訓練。只要他們有進步,我們苦點兒累點兒都不算啥”。
人才培養
1974年,冰上運動教練員孟慶余創立了七臺河市第一支業余滑冰隊。1991年張杰在世界大學生冬季運動會上奪得首枚金牌后,七臺河開啟了短道速滑項目的快速發展期。
作為國家體育總局的“國家重點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國家短道速滑七臺河體育訓練基地”,七臺河源源不斷向國家輸送優秀運動員:2002年美國鹽湖城冬奧會,楊揚實現了我國冬奧金牌零的突破;2006年意大利都靈冬奧會,王濛一舉奪得中國代表團首枚金牌;2010年加拿大溫哥華冬奧會,王濛一人奪三金,孫琳琳奪得女子3000米接力冠軍;世錦賽500米,范可新取得三連冠……
現在,七臺河有短道速滑特色學校11所,短道速滑訓練隊15支,重點班運動員70人,2021年在訓運動員超400人,是全國短道速滑項目后備人才儲備最充裕的城市。
2021年4月,七臺河創新培養模式,創建了“省隊市辦”基地,建設了一支以七臺河市重點班運動員為主體的黑龍江省青年隊。“這標志著短道速滑由地市級半專業訓練提檔升級為省級專業訓練,真正承擔起為國家隊培養輸送優秀后備人才的重任。”七臺河市體育局副局長翟闖說。
屈膝、揚臂、滑行……訓練館內,黑龍江省短道速滑青年隊隊員正在訓練。隊員劉福霖說:“全新的訓練模式讓我在技術、體能、成績上都有很大提升。”
“我的偶像就是家鄉人王濛,我想像她一樣,拿奧運冠軍!”隊員楊婧茹說。
文體盛宴
在七臺河萬寶荷花池冰場,每天都有大批市民全副武裝,你追我趕,在冰面上留下歡快的身影。“這個冰場是大家的樂園,每年冬天,我們都會來這里盡情享受滑冰的樂趣。”滑冰愛好者劉明亮說。
“冰場分為里、中、外三個區域,里圈是為初學者提供的訓練場地,中圈是為技術不夠嫻熟的人準備的,外圈是為具有多年滑冰經驗者提供的。”今年69歲的范錄和說,“我們都是滑冰愛好者,很多人都接受過短道速滑隊的專業教練指導。”
七臺河還有北岸新城、金沙街道等多處露天冰場。“每一塊冰場都是滑冰愛好者自發澆制和維護保養的,免費向市民開放。”七臺河市滑冰協會會員遲公德告訴記者,“我們想通過實際行動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
2021年12月,牡佳高鐵開通,七臺河邁入高鐵時代。“如今,從哈爾濱出發到七臺河可以實現早出晚歸,游客明顯增多了。”七臺河西站站長史旭日說。
在新興區冰雪谷,七臺河市第四屆“冰雪嘉年華”活動吸引了大批游客。滑雪滑道、雪地摩托等17個項目各具特色,隨處可見大家的笑臉和歡呼。
“高鐵貫通后,為七臺河市引客入城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條件,游客越來越多。”七臺河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艾麗杰說。為推動冰雪旅游高質量發展,七臺河推出了“一城五線”5條冰雪旅游精品線路、20多類系列文旅活動,既有文化大餐,也有冰雪盛宴,“營造了讓百姓玩翻天、樂翻天的新天地,讓‘三億人上冰雪’不斷走深走實,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得以更好體現”。(記者 馬維維)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