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線代表委員心聲】
原標題:平臺經濟應分級分類精準監管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蘭德華
【聲音】“對無序競爭的平臺和長期投入基礎設施、持續沉淀固定資產的平臺應該區別監管,合理區分流量型平臺企業和新型實體企業,建立‘風險+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完善平臺治理規則。”
“平臺經濟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今年兩會,北京金誠同達(西安) 律師事務所主任方燕代表格外關注平臺經濟治理問題。
方燕通過調研發現,我國現行的監管政策中,將平臺分為網絡銷售類平臺、生活服務類平臺、社交娛樂類平臺、信息資訊類平臺、金融服務類平臺、計算應用類平臺等六類;依據用戶規模、業務種類、經濟體量、限制能力分為超級平臺、大型平臺、中小型平臺三級。
這種分級辦法沒有考慮到流量型平臺和實體型平臺運營方式的差異,沒有發揮出“風險+信用”評價在監管中的作用。“對燒錢擴張、無序競爭的平臺和長期投入基礎設施、持續沉淀固定資產的平臺未能區別監管,導致實體型平臺在監管大潮中更容易陷入困境,實體企業活力難以充分釋放。”方燕說。
方燕建議,在構建平臺經濟監管體系的過程中,應充分認識流量型平臺和實體型平臺之間的差異,對平臺經濟進行分級監管、分類監管、精準監管;合理確定實體型平臺經濟的監督強度和扶持力度;建立“風險+信用”分級分類監管制度;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完善平臺治理規則。
關鍵詞: 平臺經濟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