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外貿易:增韌性強動能
陽光燦爛天朗氣清。海南東方市的菊花生產基地內,花海蕩漾,忙碌收割的人們喜在心頭,剛剛采摘下來的優質鮮切花將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國家,海外市場供不應求。
港口巨輪揚帆起航。江蘇海門東灶港,48片V150型風力發電機葉片將搭乘出境船舶遠赴海外,單片重量超過17噸的“大家伙”被吊裝上船。綠色風機出口前景看好,僅南通口岸今年出口的風機葉片數量就預計超過400片。
盡管疫情起伏反復、國際形勢變化、海運物流不暢,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中國外貿依然實現了“開門穩”。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6.2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3%。“這主要得益于我國的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穩增長政策措施靠前發力。”對于外貿開年的成績單,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分析指出。
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進出口保穩提質”的預期目標,并作出一系列部署,多措并舉穩定外貿。
助力企業行穩致遠
“目前鋰電池出口緊俏,公司訂單量充足,今年我們預計年產量能達到7000萬個電芯。”位于江蘇鹽城的SK新能源(江蘇)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汽車動力鋰電池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生產管理部部長金相憲對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我國外貿產業基礎雄厚,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足。”對于外貿開年穩的主要因素,商務部財務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束玨婷指出,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積極擴大進口;中國經濟保持恢復發展,進口需求穩定。同時,原油、天然氣、煤炭、大豆等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快速上漲趨勢,一定程度拉高了整體進口增速。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外貿外資平穩發展”,明確提出要多措并舉穩定外貿。在具體舉措上包含諸多政策利好:擴大出口信用保險對中小微外貿企業的覆蓋面,加強出口信貸支持,優化外匯服務,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幫助外貿企業穩訂單穩生產。
“從我們近期對部分地方的調研情況看,中小微外貿企業保訂單、保履約仍面臨一定壓力。”束玨婷表示,未來將多措并舉,以政策的確定性幫助外貿企業應對外部的不確定性,助力企業爬坡過坎,行穩致遠。
今年1至2月,我國累計出口手機和家用電器數量同比分別下降20.6%和7.9%。當前,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商務部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認為,在去年外貿高增長的基礎上,“保穩”顯得尤為重要;“提質”則與“十四五”規劃中提出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緊密關聯。
束玨婷強調,商務部持續為中小微外貿企業紓困解難,落實好今年1月出臺的穩外貿政策措施,多措并舉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會同有關部門指導各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將減稅降費等措施落實到位,繼續整治亂收費、亂罰款等問題,支持外貿企業穩定發展。同時,指導企業推動進口多元化,加強國際合作,構建互利共贏的原材料貿易渠道。
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洋浦港,坐落在海南西北部,是中東和非洲油氣資源進入中國的第一個節點,如今這個據守東南亞交通要道的古老深水良港欣欣向榮。洋浦保稅港區內,已形成高端旅游消費品制造、健康食品生產、先進制造、保稅檢測維修、冷鏈物流加工、跨境電商、新型離岸貿易等多種業態。
海南,隨著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不斷深入,各項工作駛入了快車道。在明媚陽光、細軟沙灘、湛藍海水的傳統風貌基礎上又增添了新的豐富內涵。
今年1至2月,海南貨物貿易進出口280.1億元,較2021年同期增長72.4%,增速快于全國59.1個百分點,居全國第2位。其中,進口209.4億元,增長68.9%,增速快于全國56個百分點,居全國第1位。海南貨物貿易進出口實現開門紅。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扎實推進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推動開發區改革創新,提高綜合保稅區發展水平,增設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
“十四五”期間,中國將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擴圍、提質增效,優化自由貿易區布局,進一步提高貨物貿易自由化水平,推動以負面清單方式開展服務貿易和投資談判。“主動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型開放。”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
自3月1日起,我國優化調整后的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清單實施,增加了滑雪用具、家用洗碟機、攝影三腳架等29項商品,調整后的清單商品數達到1476個。
為優化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口岸營商環境,海關總署部署自2022年1月份起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杭州、寧波、廣州、深圳、青島、廈門10個城市開展為期5個月的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
3月3日,青島海關啟動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百日沖刺”專項行動,出臺提升口岸智能化水平、推進重點商品通關便利化、優化港口集疏運體系、放大海關改革綜合效應、拓展口岸綜合服務功能等5個方面18條措施,進一步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力爭在今年5月底前形成一批改革創新成果。
擴大外貿“朋友圈”
“我們公司出口護線盒、路障燈、立柱等幾十種商品,銷往東盟等多個國家地區,每種商品可供選擇的自貿協定有好幾個,優惠稅率不盡相同,我們很容易面臨‘選擇困難癥’。”杭州特賽夫進出口有限公司關務負責人金麗說。
今年1月1日,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對穩外貿發揮重要作用。對于這個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支持企業用好優惠關稅、原產地累積等規則,擴大貿易和投資合作。
RCEP實施后,我國參與的自貿協定達到19個,自貿伙伴達到26個,每個自貿協定都對應不同的關稅減讓表和原產地規則。面對眾多自貿協定,如何快速確定最合適的自貿協定、享受最優惠的關稅減讓,成為不少進出口企業“甜蜜的煩惱”。
為了讓企業更加了解RCEP、更好更便捷地享惠,杭州海關聯合省商務廳共同打造浙江省RCEP企業服務平臺,并于3月18日正式上線,幫助企業快速準確地了解進出口產品在RCEP等各種自貿協定下的降稅水平,選擇最優享惠方案。下一步,海關會在此次1.0版本基礎上推進應用的迭代升級,為企業開展進出口貿易和生產經營規劃提供直觀指引,充分釋放RCEP等自貿政策紅利。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深化通關便利化改革,加快國際物流體系建設,助力外貿降成本、提效率。”各地海關立足海關職能,著力優化口岸營商環境,讓外貿企業感受到便利就在身邊。
面對外貿企業實際困難,各地海關及時研究出臺紓困措施,精準、有效服務企業,穩住外貿主體。今年以來,國外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給中歐班列進出境口岸帶來很大壓力,不少口岸都出現了擁堵情況,中歐班列到達歐洲時間明顯變長。為保障班列穩定運行,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南京海關設立專門綠色通道,在無紙化通關的基礎上,采用“不見面”審核,實行24小時預約通關,確保班列貨物快進快出。(記者 張翼)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