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吉林將黑土地保護納入法治軌道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盧越
黑土地,其土壤性狀好、肥力高,常被視為糧食安全的“壓艙石”。吉林省強化法治保障,依法保護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日前被中央依法治國辦作為法治政府建設督察中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予以通報。2021年10月,中央依法治國辦對包括北京、吉林在內的8省(區、市)開展了實地督察。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這是在東北地區流傳的一句順口溜,形象地描繪了黑土地的肥沃。然而,近年來,由于不合理墾殖和耕作等現象,肥沃的黑土地開始變“薄”、變“瘦”、變“硬”了。中國科學院發布的《東北黑土地白皮書(2020)》顯示,近60年,東北黑土耕作層土壤有機質下降了三分之一,部分地區下降了50%。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處理好“養地”與“用地”之間的矛盾,迫在眉睫。
吉林以法治建設為黑土地保護夯基壘臺、保駕護航,努力推動黑土地保護取得實效,走出了一條黑土地保護的法治之路。
2018年7月1日,《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條例》正式實施。2021年7月22日,伴隨著黑土地保護利用國際論壇在吉林長春的成功舉辦,“吉林省黑土地保護日”正式公布。在依法護土上,吉林省走在了前列。
黑土地保護的組織建設也在同步發力。吉林成立了黑土地保護工作領導小組、黑土地保護專家委員會,設立黑土地保護管理機構和黑土地質量保護監測中心,建立黑土地保護“田長制”,把保護責任落實到田間地頭、落實到基層組織,進一步壓實了責任。
在強化執法司法配合方面,吉林高壓打擊涉及黑土地違法犯罪行為。2021年,吉林查處破壞黑土資源犯罪案件18起,扣押黑土21萬余立方米;檢察機關開展黑土地保護檢察監督專項行動,2020年9月以來共批準逮捕17件20人,提起公益訴訟28件。
提升依法保護“黑土地”能力,智慧法治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記者了解到,吉林建立了省級黑土地(耕地質量)大數據平臺,完善49個標準化縣域空間數據庫和屬性數據庫,利用“衛星遙感”“大數據+無人機”等科技手段,全力提升打擊破壞黑土資源犯罪活動的預知預警能力,在黑土地保護上實現法治和智治融合。保護黑土地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吉林積極推行智慧普法,創新精準普法、互動普法、短視頻普法等形式,廣泛宣傳有關黑土地保護的法律法規、政策措施及科學知識,動員全社會積極參與、共同保護黑土地資源。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