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原標題:無中生“油” 聚“氣”發展(引題)
舟山油氣產業跑出“加速度”(主題)
浙江日報訊 清晨,往來如織的船舶,陸續停靠在舟山港船加油錨地上,等待加注保稅船用燃料油。作為國內保稅供油業務增長最快的地區,舟山口岸已躍居世界第六大加油港,今年前5個月,這里的船用燃料油加注量達236.11萬噸,同比增長18.24%。
保稅燃料油加注蓬勃興旺,只是浙江自貿試驗區舟山片區加快高質量發展的一個縮影。自2017年4月掛牌以來,原本不產一滴油的舟山片區聚焦油氣為核心的大宗商品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闖出一條無中生“油”、聚“氣”發展之路。五年來,不僅建成了全國最大、全球第二的石化基地,還打造了全國最大的能源保障基地,構筑了全國最活躍的油氣產業發展高地。
“當前,舟山片區在煉化加工、油氣儲備、海事服務等各領域呈現出龍頭引領、鏈條延伸、輻射帶動的溢出效應,萬億級油氣產業集群正加速崛起。”浙江自貿區舟山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舟山片區集聚油氣企業9300余家,2021年油氣貿易額達7379億元,年均增長率達83%。
作為油氣全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萬億級石化產業集群已在岱山縣魚山島崛起。在這里,全球規模最大單體工業投資項目、國內煉化裝置中單體規模最大項目——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高聳屹立。“這是我國打破日韓等石化強國對芳烴、乙烯等重要石化原料壟斷的標志性工程。”舟山綠色石化基地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局長陳海航說。2021年,浙石化實現產值1390億元,成為舟山首個千億級產值企業。今年1月至5月,原油加工量達1470萬噸,產值880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2%、70.8%。
走進浙江國際油氣交易中心,墻上大屏幕滾動著各類油品交易掛牌行情。“過去航運企業、船供油企業等是以新加坡普氏價格為基準進行交易,國內市場缺乏定價話語權。”該中心產品研發總監王白冰指著屏幕上“舟山價格走勢圖”說,“隨著舟山港保稅燃料油加注業務節節攀升,大家對于擁有一套國內價格機制的需求日益顯現,這個‘舟山價格’便是首個以國內期貨市場價格為定價基礎的人民幣報價機制。”
今年前5個月,舟山片區除了油品貿易額達2850億元之外,還實現油氣線上交易額510億元,同比增長251%。(記者 尤暢 鄭元丹 拜喆喆)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