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攻堅在成昆之巔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李娜 通訊員 朱琳琳
6月21日,歷經2200多天的艱苦奮戰,全長21.775公里、成昆鐵路擴能工程(以下簡稱新成昆鐵路)最長隧道、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小相嶺隧道全線貫通。
現任新成昆鐵路小相嶺隧道項目工程部副部長鄭冬冬撥通了遠在河南焦作已經85歲高齡爺爺鄭守禮的手機“爺爺,我們的小相嶺隧道今天終于貫通了!”
鄭冬冬身后的新成昆鐵路小相嶺隧道位于涼山州喜德縣和越西縣境內,穿越10條斷層和2條褶曲,最大埋深1350米,全長近22km,該隧道為新成昆鐵路最長隧道,也是我國目前已修建貫通的第一長單洞雙線山嶺鐵路隧道。
作為鐵三代,鄭冬冬從小就聽著爺爺當年在“沙馬拉達”修隧道的故事長大。
1964年,國家集中修建力量從華北奔赴西南,投入三線建設,鄭冬冬的爺爺鄭守禮和工友們就是在全線海拔最高、施工難度最大的沙馬拉達修建隧道。這條當年全國最長的隧道,居成昆鐵路最高點,被稱為“成昆之巔”。6379米的隧道,耗時8年才打通,百余位建設者為此獻出生命。
而今,新成昆鐵路的小相嶺隧道距離沙木拉達隧道不到30公里,是新成昆鐵路的控制性工程,也被稱為新時代的“沙木拉達”。
新成昆鐵路甘洛指揮部指揮長王官說“修建新成昆鐵路,最難在隧道。成昆鐵路的隧道修建就像一本隧道專業教科書,打開這本書,你幾乎能遇上修建隧道遇到的所有難題——軟巖大變形、砂質白云巖涌突、穿越密集型富水斷層破碎帶、巖溶暗河涌水等問題?!?/P>
當年,老一輩成昆建設者靠鋼釬大錘、肩挑背馱,修建沙木拉達隧道,過程中遇到了極大的艱難險阻,6000多米的長度已是極限,60多年后的今天,小相嶺隧道開挖變長了近4倍。
有現代化的工藝和設備做保障,建設者們相信,老一輩都能做到的事情,他們也一定能夠做到。
在“鐵路隧道建造技術創新工作室”,高級工程師王洋洋的手機里存著2000多條視頻、圖片,這是600多天來,30多名隧道工作室成員動態跟蹤隧道日常建設的依據。
2021年3月4日,成昆鐵路峨冕段小相嶺隧道聯合黨支部成立,組織明確、分工清晰、聯合共建、靶向治療,將支部的每項工作都落到實。
2022年6月,面臨貫通倒計時的小相嶺隧道攻再次遭遇“意想不到”的突發。
“隧道剩余最后的25米施工中,遇到巖溶暗河水,水量一天能填滿60個標準游泳池,加上圍巖破碎,不斷有巨型塊石掉落,為保證施工安全質量,只能用機械設備一點一點地鑿除,最大開挖進尺不超過50厘米,每天的進度也只能一米一米地推進?!币呀浽谛∠鄮X隧道堅守了600天的中鐵二院隧道專業負責人張濤一刻也不敢放松。
“通了,終于通了!”2022年6月21日,隨著一聲炮響,歷時6年,在5000多名新成昆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新成昆鐵路小相嶺隧道終于全線貫通。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