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2022年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報告》在京發布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趙劍影
9月17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京舉辦“2022年中國食物與營養創新發展論壇”,論壇上發布了《2022年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中國農科院黨組書記張合成指出,此次發布的《報告》是中國農科院更好發揮“三農”創新思想庫、政府決策智囊團、公眾認知引導者作用的積極舉措,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該《報告》通過梳理總結改革開放以來食物與營養變化趨勢,研判發展過程中食物與營養領域的問題與挑戰,提出了一系列建設健康中國的政策建議?!秷蟾妗分赋觯母镩_放以來,我國食物生產供給顯著增長,總體呈現三個特點。一是數量夠:其中糧食產量達到6.8億噸,其他食物產量穩步增長;油料、食物植物油及奶類進口增長較快;食物供給量總體大幅度上升,人均糧食供給量達到600公斤。二是能量足:在營養供給方面,居民能量供給充足,人均每日能量供給量達到3400千卡,居民生活已進入全面小康。三是結構尚不合理:在生產供給方面,糧食、蔬菜、水果、肉類基本自給;油料、植物油、奶類進口量呈大幅上升趨勢。在食物消費方面,谷物消費量持續穩步增長,雜糧消費減少;肉類、蛋類、水產消費不斷增加,奶類消費仍然偏少;水果蔬菜消費持續快速增長,植物油、食糖的快速增長帶來健康風險。
受農業發展尚未完全現代化、投入不足、科研力量薄弱、食育不到位等因素的影響,我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食物營養問題。一是居民膳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突出,居民超重肥胖問題不斷凸顯,慢性病患病、發病仍呈上升趨勢。二是過度加工導致食物營養損失較大,全產業鏈食物損耗浪費嚴重。三是居民飲食素養轉變相對滯后,健康營養的消費理念尚未真正確立。四是營養安全支持體系薄弱,食物資源數據匱乏,缺乏監測評價標準,食物營養和人體營養需求數據庫建設嚴重滯后,限制了食物資源的高質量利用和管理。
同時,報告也為貫徹落實大食物觀,建設健康中國,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建議。一是加快推動營養導向型農業發展。二是打造第三口糧。三是實施白肉增長戰略。四是積極推動食物全產業鏈減損節約。五是從娃娃和掌勺人開始狠抓健康飲食教育。六是大力加強食物營養科技創新。
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周琳表示,隨著主要農產品生產能力的提高,我國居民膳食營養水平顯著提升,但依然存在膳食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其中,突出的問題之一為紅肉消費過量。紅肉攝入過量引起脂肪攝入過量,是居民超重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她表示,以禽肉和水產品為代表的白肉具有脂肪含量較低、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特點,是健康優質蛋白來源的首選,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據初步預測,未來我國居民肉類消費需求仍將有一定的增長,2030年我國居民肉類消費將達到75公斤的峰值。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