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原標題:Z世代愛買二手貨,“循環時尚”迎來快周期
9月20日,《2022中國循環時尚產業創新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這是首次以“循環時尚”為獨立的產業概念發布的行業報告。《報告》由紅布林聯合中央財經大學和新浪時尚共同發布,并首次公布了該行業的碳減排計算標準。
據了解,業界公認的“循環時尚”指的是時尚產品在消費端的二度流通及循環;生產制造端的“可持續時尚”指的是使用環保材料的時尚產品的加工制造。《報告》對此進行了定義,認為循環時尚聚焦時尚單品的流通交易環節,是一種逐漸興起的新型消費理念和生活方式。
在《“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發布之后,中國循環經濟進入全面布局時代,一方面資源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另一方面也給循環產業發展“開了一道口子”。循環時尚產品的品類也從傳統的名牌包包、高級腕表等奢侈品,延伸到在千禧一代群體中頗受歡迎的潮鞋、手辦,再到Z世代偏愛的游戲皮膚、數字藏品等。
《報告》顯示,隨著二手奢侈品電商平臺近幾年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二手奢侈品市場快速發展,預計2025年達到384億人民幣,復合增長率達到15%。其中,一手時尚單品的存量增加和新一代消費者消費理念升級是主因。據預計,二手奢侈品市場滲透率僅為1%-2%,還有近4萬億的市場存量未開發。中國二手奢侈品與發達國家相比,產品的流轉率比較低,伴隨國際時尚趨勢中對于品牌品質的衡量從“使用壽命”轉變為“審美壽命”,循環時尚在中國將迎來一段快速發展期。
循環時尚的消費者區別于傳統意義的消費者,最大的特點是“既買又賣”。《報告》顯示,循環時尚在一二線城市用戶滲透率高,排名前十大的城市占據全國45%的份額,買賣一體化用戶TOP5的城市主要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和成都。在平臺專業化及直播等全新營銷方式助推下,循環時尚消費者正在完成賣家與買家角色的相互轉化。
而這些消費者中,Y世代、Z世代是循環時尚產業的主力消費群體,合計占比近9成,而且用戶交易頻率較高,用戶黏性大。區別于以往的“囤積式消費”,更多的用戶認為循環時尚是一種高性價比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一種“悅己型”消費。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周晉峰在發布會上談到,當前人類面臨的最大的困難和挑戰就是工業文明帶給我們的習慣——不斷消費新商品,總認為買二手商品就差了點意思。而正因如此,我們需要付出巨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來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因而制造出來越來越多的商品,未來,我們已經沒有足夠的資源再去浪費了。
周晉峰指出,消費者需要具有責任意識,都應該參加循環時尚,這不僅是節儉,也是責任。而對于生產端的企業來說,產品本身不僅要環境友好,還要設計它的全生命周期,也就是要從設計時就考慮到產品的拆解和消化,這樣的循環時尚才是真時尚、真文明。
《報告》還顯示,國際上“互聯網+循環經濟交易平臺”的商業模式,以 C2C、C2B2C 或兩者結合的模式為主。國際循環時尚行業的頭部平臺多以C2B2C為主要運營模式,“紅布林”是國內C2B2C的典型代表,作為循環時尚產業的頭部企業,為《報告》的編寫提供了大量數據。而在《報告》發布的同時,紅布林也在APP端率先上線“循環時尚環保行動”碳減排功能,該功能通過計算用戶購買循環商品或者出售閑置商品所減少的碳排放數值,可以讓用戶直觀查看和感受到為低碳環保所做出的貢獻。(記者 宋馥李)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