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原標題:犯罪手段網絡化、專業化,成金融犯罪顯著特點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盧越
最高人民法院9月2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人民法院依法懲治金融犯罪工作情況暨典型案例。記者從會上獲悉,近年來,犯罪手段網絡化、專業化,隱蔽性強,是金融犯罪的一個顯著特點。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副庭長祝二軍介紹,金融犯罪常見罪名主要包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操縱證券、期貨市場、內幕交易、洗錢等罪名。從近年審理情況看,金融犯罪案件呈現出幾個方面的新情況、新特點。一是案件數量多,非法集資案件占比大。2017至2021年受理金融犯罪一審刑事案件分別為22883件、20142件、21219件、21577件、22456件。其中非法集資案件每年均在5000件以上,約占全部金融犯罪案件的40%左右。
此外,涉案金額大,社會危害嚴重。一些重大非法集資、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犯罪案件,涉案金額動輒上億元,有的高達幾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對經濟秩序和社會生活造成了嚴重危害。人民法院先后審判處置了北京“e租寶”、“昆明泛亞”、江蘇“錢寶”、上海“阜興”等一批重大非法集資案件,以及“徐翔操縱證券市場案”“伊世頓操縱期貨市場案”“遠大石化操縱期貨市場案”等一批重大證券、期貨犯罪案件,有力震懾了犯罪,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犯罪手段網絡化、專業化,隱蔽性強,這是金融犯罪的一個顯著特點。據介紹,近五年來,線上非法集資案件比例分別占當年案件總量的20%左右,總體呈上升趨勢。一些犯罪分子通過公司化“流水線作業”,利用信息技術優勢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犯罪手段更加網絡化、智能化;有的地下錢莊洗錢手法多樣化、隱蔽性非常強,查處難度大,對案件審判處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