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資料圖】
湖北:科技強省建設闊步前行
組建光谷實驗室等10個湖北實驗室、已建和在建脈沖強磁場等6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湖北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快速提升,2021年排名居全國第8位、中部首位,進入全國科技創新水平“第一方陣”。
荊楚桂香來,奮進正當時。
在喜迎黨的二十大熱烈氛圍中,9月15日,隨州高新區表彰并重獎5家科技創新示范企業、10家科技創新優秀企業和15家科技創新先進企業,今年預算科技創新獎勵和人才獎勵資金1500萬元。
“向科技要生產力、向科技創新要答案,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不二選擇。”隨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郭曉東表示,該區通過企業創新積分精準識別和有效發現創新能力強、成長潛力大的科技企業,金融機構主動為積分企業增信授信,引導技術、資本、人才等各類創新要素資源向企業集聚,助力科技企業快速成長。
盛會召開在即,湖北一線科技工作者們倍感振奮,紛紛表示要緊緊抓住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機遇,踔厲奮發、積極作為。
在國家智能設計與數控技術創新中心,科研人員正圍繞智能設計、智能數控和智能制造系統3大方向,自主創新,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日前,“華中9型”等一系列國產智能數控系統已研制成功,為中國高端制造業發展提供先進技術支撐。
“我們研發的新一代國產智能設計軟件Mworks,已在C919、空間站、核動力工程等國家重大工程中得到了應用。”國家智能設計與數控創新中心主任高亮說,科研團隊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研發,突破一批技術難題,打破國外壟斷,實現了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充滿信心,表示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勁頭,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從吃資源飯轉為吃技術飯,湖北大冶走上創新驅動的康莊大道。8月22日,經過3年創建,大冶順利通過驗收,入選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
“努力把科技創新的‘關鍵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大冶市科技局局長吳文勝說,目前,大冶正主動對接武漢光谷科創大走廊,融入武漢“光芯屏端網”萬億級產業集群,著力在強鏈、補鏈、延鏈上下功夫,加快構建“研發在武漢、生產在大冶、頭部在武漢、配套在大冶,融資在武漢、投資在大冶,引才在武漢、用才在大冶”的一體化協調發展新格局。
湖北作為科教大省,科研基礎厚實。目前,湖北擁有30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30所高校、3600多家科研機構、160多萬名在校大學生。
湖北省科技廳廳長馮艷飛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北突出重點優勢特色產業,緊抓關鍵技術,將科教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發展優勢,打造全國科技創新高地,為努力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譜寫新篇”提供硬核科技支撐,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記者 吳純新)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