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原標題:歷時15年,我科學家育成低豆腥味高產大豆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黃哲雯
10月14日,北京市平谷區王辛莊鎮大新寨村,一塊230畝的凈作大豆種植示范田中,正在進行新品種“中黃203”的實收測產。測產結果顯示,13%的標準水含量下,實打實收畝產為545斤。
主持該品種育種的,是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大豆高產優質育種創新研究組。
據介紹,該品種大豆的特殊之處在于,除了高產以外,它還是一種風味優良的健康食品。比如,豆腥味很低,生吃毛豆時甜味更高,且無豆腥味;制成的豆漿豆腐等豆制品,風味也更佳;含有更高的異黃酮,是優良的健康食品。
圖為凈作大豆種植示范田中的新品種“中黃203”。(中國農科院作科所供圖)
2003年,團隊科研人員選擇了兩種具有優異品質的大豆作為父母本。母本名為01P06,是作科所培育的大豆新品系,最明顯的特點是缺失一種名為脂肪氧化酶2的基因,這也是影響大豆“豆腥味”的主要基因之一。父本為中豆27,是一款高異黃酮含量的大豆品種,而異黃酮具有抑制癌細胞擴散的功能,早已被科學界發現并普遍認可。
一個新品種的育成,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復雜的步驟。從2003年配制雜交組合,并在當年獲得最初的種子開始,一代代雜交、選育,一直到2011年,團隊的科研人員選出了表現優異的材料。
接著是5年的繁殖、穩定,到2015年品種逐漸成形,新育成的大豆品系參加了北京市的大豆品種審定。審定需要3年,包括兩年區域試驗和一年生產試驗,最終在2018年通過北京市新品種審定,這意味著該品種正式育成。
之后,該品種又參加了國家品種審定,審定時間同樣是3年,今年是最后一年的生產試驗。據悉,在過去的兩年區域試驗中,相較增產5%左右的普通品種,該品種增產9.9%,是一個成功的新品種。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