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相關資料圖)
湖南省長沙縣:多方發力 打造河湖長制升級版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蔣菡
“我們實施‘網格+河長制’模式,以河長體系為‘經線’,以網格員為‘緯線’,將河湖巡查內容納入三級網格實施,充分發揮網格員、保潔員‘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與河湖長制現有體制機制相銜接,健全發現、上報、解決問題的閉環管理機制,落實河湖管護‘最后一公里’。” 9月6日,湖南省長沙縣長龍街道湘峰村黨總支書記李正軍告訴記者。
近年來,長沙縣積極探索創新,從制度、治理、效果方面持續發力,打造河湖長制全新升級版,持續復蘇河湖生態環境。縣內主要河流瀏陽河、撈刀河總體水環境質量達到地表Ⅲ類及以上;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瀏陽河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級示范河流,松雅湖獲評長江經濟帶美麗湖泊、省級美麗湖泊,三叉河、草塘墈河獲評省級美麗河流,示范帶動形成一批“人水和諧”的幸福河湖。
制度升級,打通管護“最后一公里”
長沙縣積極試點縣級一體化巡查,引導人民群眾參與監督,創新構建了“河長+警長+檢察長+民間河長+巡河員+保潔員”的“四長兩員”一體化巡查監管體系,實現河湖管護“無漏洞”。
通過聯席會議、綜合執法、生態增殖放流基地等載體,該縣實現水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與檢察公益訴訟協同。近三年,立案查處涉水違法案件545起,處罰金額357萬余元,刑事拘留32人,聯合辦理水環境保護案件38件。
在設立投訴舉報電話基礎上,設置民間河長微信直報通道,民間河長運用“巡河寶”微信小程序,實現發現問題“隨手拍”,受理問題“掌上辦”,讓問題處置更高效,民間河長規模已達407名。
他們還創新搭建“人機協同”巡查監管網絡,實現問題處置“無盲區”。建成智慧水利管理平臺,依托物聯網技術,在重要河段、湖庫、排口安裝自動監測或視頻監控系統;堅持無人機定期巡航,實時掌握河湖動態,融入“24小時接聽受理+30分鐘抵達現場”的“2430時刻為民”執法圈,構建了全方位、無死角的人機協同巡查監管網絡。
治理升級,協同治理“五水”“五亂”
長沙縣以“五水共治”、“清五亂”為抓手,持續深化河湖長制工作,全面凝聚起護河社會力量,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在強化治污水方面,自河長制實施以來,該縣投入約31億元,大力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在全力防洪水方面,近五年投入約22.7億元切實提升防洪能力。注重排澇水方面,針對城區28處易澇點,采取“一點一策”細化責任分工,實施易澇點治理;每年投入約3000萬元維護泵站等排澇設施。大力保供水方面,近三年投入約16.6億元保障供水安全,累計鋪設農村主支管網1600余公里,供水合格率100%,全縣農村人口飲水不安全問題全部解決。全面抓節水方面,建成31個中水回用取水樁,新增市政可用水1000萬噸/年;推進12個老舊小區給水管網改造,減少漏損。
此外,該縣還聚焦河湖亂象,扎實開展清理涉河湖亂排、亂堆、亂建、亂占、亂采問題的“清五亂”專項行動,整改“五亂”問題112個,整治礙洪問題7處、整改涉河湖問題302個。
效果升級,建設人民滿意的幸福河湖
2021年,金井鎮結合當地旅游資源,整合資金,對金井河古井古寺段進行景觀改造,包括古井圍欄修砌、地面麻石鋪貼、沿線綠植美化、濱水步道與景觀亭建設、打造生態風光帶等,極大地提升了金井河的“顏值”,也為該鎮旅游業發展注入新動力,帶動新增100余人就業,集體經濟增收達20余萬元。
積極挖掘培育亮點特色,涌現出許多區域親水知名品牌。其中,實施金井河提質改造工程,生態治理河長25.1公里,營造“一河、一景、一品、一韻”特色景觀。目前全縣已有規模休閑農業和農村旅游景點品牌73家,每年接待游客超866萬人次,經營收入超22.8億元。
水美則魚肥,土沃則稻香。長沙縣將繼續大力提升基層河湖管護水平,著力打造一批“水清、河暢、岸綠、景美、魚歡、人和”的水美名片,全力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有責”到“有能有效”,繪就水美人興的錦繡畫卷。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