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前三季度上海經濟“V形”反彈背后體現了什么
日前,上海發布2022年前三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上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956.6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去年同期下降1.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3個百分點,經濟總量繼續在全國保持首位城市地位。
綜合看,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經濟走出了一個“V形”。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阮青概括為“平穩開局、深度回落、快速反彈、持續恢復”。
(相關資料圖)
在上海社科院黨委書記、研究員權衡看來,“V形”反彈背后,表現出上海這座城市經濟內在的動力、活力以及發展韌性。
一攬子政策穩預期
權衡說,上海因為上半年受到疫情沖擊,市場主體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市場預期自然有所減弱,在這種情況下,上海出臺的一攬子穩經濟政策十分及時,幫助企業走出難關,并且樹立信心,穩定預期,較好地促進投資以及消費。
上海市發改委近期披露的數據顯示,上海于3月底、5月底、9月底先后制定出臺抗疫助企“21條”、經濟恢復重振“50條”、穩增長“22條”三輪政策。據測算,截至目前三輪政策疊加實施已為各類市場主體減負超過2400億元,預計全年為企業減負將超過3000億元。
在穩定市場主體的同時,就業形勢持續好轉,居民收入也得以保障。
權衡表示,得益于市場預期的增強,可以預期到今年第四季度,以及明年,上海經濟將持續穩定復蘇,并建議各項支持政策要進一步全面落地落細,讓企業能有更多的獲得感,持續加快生產經營活動,帶動更多就業增長。
培育發展新動能
權衡表示,在三季度的數據中,看到上海為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占領“新賽道”。
“仔細分析上海各項經濟數據會發現,上海經濟的V形走勢,不僅有量的提升,也有質的改善,例如新興產業、高科技領域、高附加值產業等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權衡說。
各項數據表明,上海的工業生產正快速反彈。尤其是汽車、電子信息等重點行業和龍頭企業,積極擴產增能。前三季度,汽車制造業總產值增長10.2%,增速提高9.8個百分點。
同時,新興產業引領增長,勢頭明顯。前三季度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7.2%,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上升至42.5%,比重比上半年提高0.7個百分點。前三季度,全市新能源汽車、光伏電池和智能手機產量快速增長,增速分別達到69.2%、61.3%和55.0%。
權衡透露,新能源汽車產業,本身的產業關聯效應特別強,不僅是投資關聯,同時具備消費關聯,該產業對經濟恢復的貢獻作用非常顯著。
改革開放底色不改
實現快速反彈,更是上海改革開放釋放新動能的體現。
權衡說,盡管受到疫情的沖擊,上海依然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上海的全球吸引力、影響力猶在。第五屆進博會開幕在即,臨港新片區、浦東現代化引領區、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等正在加速度建設,各種國家戰略的疊加優勢也將進一步顯現,上海依舊是外商投資發展的熱土。
這次“V形”反彈也印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示,上海1-8月實際使用外資163億美元,同比增長8.4%。吸引外資能級提升,1-8月制造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20.8%,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占比達80.5%;服務業增長8.1%,其中占比40.5%的高技術服務業增長28.9%。
此外,總部經濟加快集聚,前三季度新認定跨國公司地區總部46家、外資研發中心17家,累計分別達877家和523家。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的進程,也同樣增強了上海的經濟韌性。
權衡表示,放眼長三角,甚至長江經濟帶,以上海為龍頭帶動作用的產業協同發展已初具規模,各地發揮自己的產業優勢,逐步形成一個相對安全和可控的產業鏈和供應鏈,這使得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牽引下,通過區域之間的優勢互補和產業協同,上海也得以在制造業發展中實現快速的恢復。
“黨的二十大已經勝利召開,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改革開放紅利、政策創新紅利等惠及上海發展,必將為上海經濟復蘇重振和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機遇和新動力,上海將繼續擔當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排頭兵。”權衡說。(記者 朱奕奕)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