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前三季度中關村技術收入同比增長11.2%(主題)
北京日報訊(記者 孫奇茹)面對經濟運行的多重挑戰,中關村示范區顯現出高質量發展的成色。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中關村示范區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6.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實現技術收入1.3萬億元,同比增長11.2%。
中標1.45億元國際大單!不久前,奇安信科技集團下屬公司收到了中標通知,確認公司成為海外某國家首都城市網絡安全指揮中心建設項目的供應商,預計項目交易金額約2000萬美元,約合1.45億元人民幣。“本次中標的主要是我們的態勢感知、威脅監測等軟件類產品,代表我們的相關產品和技術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公司海外戰略也邁上了新臺階。”奇安信相關負責人說。據悉,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業務穩健增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9.34%。
奇安信是中關村高新技術企業的典型代表。今年1至9月,中關村重點監測的六大高新技術領域共實現總收入5.1萬億元,同比增長2.3%。其中,電子與信息、新材料及應用技術、新能源與高效節能技術領域收入分別同比增長7.4%、6.4%和11.4%。
手術臺上,一場顱內動脈瘤栓塞手術正在進行中,柔軟如發絲的微導管從患者大腿根部股動脈穿過上半身進入腦血管,在5分鐘內精準到達病灶,打通手術第一道關鍵關卡。如此精確無誤的操作一般需要5至10年醫齡的醫生才能做到,而現在它不再是老醫生的“專利”。這得益于北京經開區企業強聯智創自主研發的臨床輔助軟件——UKnow顱內動脈瘤手術計劃軟件。不久前,該軟件正式獲批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創新醫療器械三類注冊證,這也是全國第一張神經介入手術領域“AI+治療”的創新醫療器械三類證。
在中關村示范區,像強聯智創這樣利用創新科技在醫療領域創造出全新價值的企業不斷涌現。在11月初舉行的2022中國生物技術創新大會上,最新發布的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發展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顯示,中關村示范區綜合競爭力由上一年的第二名躍升到第一名,環境競爭力、產業競爭力、技術競爭力、人才競爭力、合作競爭力等5個單項競爭力均為全國第一。
創新是中關村示范區的底色。前三季度,中關村示范區企業獲得專利授權74612件,同比增長13.5%,占全市企業專利授權量的64.8%。其中“含金量”最高的發明專利授權量32908件,同比增長8.9%,在示范區企業專利授權量中占比48%,占同期全市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的75.8%。截至今年9月底,中關村示范區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12182件,占北京市企業同期有效發明專利量的69.6%。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