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命受到威脅時,經過培訓的學生在事發現場,可以由“第一目擊者”變為“第一施救者”,在醫護人員沒有到來的“搶救真空”時段內,正確處理傷情,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挽救生命,減輕痛苦、減少傷殘。
日前,在東莞市紅十字會的指導下,由廣東醫科大學求精書院主辦,東莞市紅十字廣東醫科大學志愿服務隊、東莞市紅仁生命安全教育服務中心承辦的“救在身邊·校園守護”應急救護培訓在廣東醫科大學舉行,廣東醫科大學求精書院2452名大學生參加了本次培訓。
人人學急救,打通院前“最后一公里”
廣東醫科大學求精書院聯合東莞市紅仁生命安全教育服務中心,選派19名培訓講師對求精書院的大一和大三的學生進行心肺復蘇(CPR)、自動體外除顫儀(AED)、氣道梗阻急救的培訓。課堂上,講師們通過理論知識講解、視頻演示、實操演練相結合的方式向學生們系統講解了急救知識。在實操環節,同學們熱情高漲,按照指引上臺操作,培訓師一對一指導,提示要點,糾正錯誤動作,力求每一個動作標準、到位。
“我不是醫學專業的學生,能有機會學習這些急救知識覺得非常開心。因為我更有勇氣和底氣去幫助一些需要的人,我實現了從旁觀者到施救者的轉變。”人文與管理學院學生黃翠蘭說。
擁有29年臨床工作經驗,廣東醫科大學求精書院學業導師,廣東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院長官成濃表示,院前急救包括120急救人員的專業搶救和“第一目擊者”的現場施救。“在急救車抵達前,‘第一目擊者’的現場施救尤為重要。我們組織急救培訓,縮短急救半徑,打通了院前‘最后一公里’。”
人人會急救,構建校園安全防護墻
現實中,公眾急救存在三大困境:“不會救”“不能救”“不敢救”。“不會救”是關鍵點。經過這次培訓,除了校外實習生,實現了廣東醫科大學求精書院在校生的全覆蓋。此外還制定了相關制度,常態化對學生進行培訓和考核,積極推動健康校園創建,打造應急救護知識普及網、學生活動安全保障網、校園安全守護網。
活動發起人,廣東醫科大學求精書院院長丁喜生表示,相對于上半年的急救培訓,本次培訓投入不減反增,不僅擴大了培訓覆蓋面,還增加了氣道梗阻急救和AED等培訓內容,讓學生更全面地學習并掌握應急救護技能,筑起一道守護校園安全的銅墻鐵壁。(記者 黃淑儀)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