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牙等于一輛寶馬”曾經是“種牙貴”的形象比喻,未來或許將成為歷史。
1月1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決定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進一步降低患者醫藥負擔。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將分別在國家和省級層面開展集采。
集中帶量采購“擠水分”效應明顯。會議指出,近年來,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改革不斷推進,用市場化機制有效擠壓了醫藥價格虛高,截至去年底累計節約醫保和患者支出2600億元,同時也促進了醫藥企業將更多精力投入到產品研發、提高質量上。
會議表示,下一步,要推動集中帶量采購常態化、制度化并提速擴面,持續降低醫藥價格,讓患者受益。一是以慢性病、常見病為重點,繼續推進國家層面藥品集采,各地對國家集采外藥品開展省級或跨省聯盟采購。今年底前,國家和省級集采藥品在每個省合計達到350個以上。二是逐步擴大高值醫用耗材集采覆蓋面,對群眾關注的骨科耗材、藥物球囊、種植牙等分別在國家和省級層面開展集采。三是保證中選藥品和耗材長期穩定供應,加強監管,確保中選產品降價不降質。醫療機構要合理優先使用中選產品。四是落實集采醫保資金結余留用政策,推進薪酬制度改革,合理提高醫務人員收入,更好調動積極性。
根據《2020中國口腔醫療行業報告》數據測算,2020年我國種植牙數量預計為406萬顆左右,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種植牙市場之一,我國種植牙潛在市場規模或近1600億元。按照中國的人口基數和老齡化發展水平,保守估計,中國的種植牙市場還有10倍以上的增長潛力。
目前國內種植牙市場以國外品牌為主,國海證券研報顯示,國產種植體定位和韓系品牌相近,但起步較晚,目前市場份額預計在7%。
關于種植牙納入集采市場早有風聲。2021年8月,浙江省寧波市發布《關于進一步明確醫保歷年賬戶支付種植牙項目的方案》(征求意見稿),提及擬調整口腔種植牙項目整體醫保支付標準,引發關于種植牙將進入集采的討論。
2021年11月17日,四川省藥械招標采購服務中心發布《關于開展部分口腔類高值醫用耗材產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此后浙江、寧夏等多地也發布了類似的通知,開展口腔醫用耗材歷史采購數據填報工作。
而2021年9月,《國家醫療保障局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5207號建議的答復》中也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根據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支付標準。
有業內人士預計,納入集采后,種植牙價格將迎來大幅下降,可以負擔得起種牙的患者也將大幅增加。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