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僅次于房地產的第二大支柱型產業,我國汽車產業正面臨嚴峻考驗。
2022年3月,全國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0%,汽車產量238.7萬輛、同比下降4.9%。一季度,汽車制造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0%,增速低于同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增加值2.5個百分點。
大盤背后,不少汽車產業基地承受重壓。
3月以來,受疫情影響,吉林、上海等地車企大面積停工停產,部分大型車企產銷量甚至出現斷崖式下跌。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年3月,全國28個涉及汽車生產省份中,有15個省份汽車產量同比下降,占比超過半數。
2022年3月全國各省份汽車產量及同比增速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正值汽車產業格局重塑的關鍵時期,眾多汽車重鎮將何去何從?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全國汽車產業整體復蘇趨勢仍有待觀察。
一方面,汽車產業鏈漫長而復雜,次生零部件斷供影響或將繼續對二季度產銷量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在疫情反復、消費動力轉弱等背景下,車市零售走勢也不容樂觀。據崔東樹預測,“二季度走勢看疫情下的上海恢復速度,全年預計零售實現零增長”。
無論如何,疫情終將過去,長遠來看,哪些汽車制造大省更有后勁?
僅從近5年全國各省份汽車產量數據來看,2021年,全國共有10個省份汽車產量超過100萬輛,分別為廣東、上海、吉林、湖北、重慶、廣西、安徽、北京、河北、山東。
對比2017年,產量超100萬輛的也是10個省份,不過成員略有變動——江蘇汽車年產量從2017年119.85萬輛降至77.57萬輛,跌出全國前十;山東則從91.56萬輛增產至107.29萬輛,接替江蘇躋身前十。
從2017-2021年汽車產量占全國份額變化來看,廣東、安徽、浙江汽車產量近5年增勢可觀,占全國比重分別提升1.8%、1.7%、1.2%;北京、湖北、廣西、江蘇、重慶等地份額降幅則均超過1%。
不難發現,一個關鍵變量在于新能源汽車的強勢崛起。
以廣東為例, 2021年我汽車產量為354.5萬輛;其中,廣東產量達到53.5萬輛,同比增長155.6%,占全國15.1%。
在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產銷前十名中,廣東企業就有3家(、廣汽埃安、小鵬汽車)。此外,近5年汽車產量份額增長較快的安徽、浙江等,同樣也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力較猛的省份。
眼下,各地圍繞這一新賽道的布局仍在加速。與此同時,我國汽車產業從傳統工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加速變革,正處于整體格局重塑的關鍵期。變局之下,諸多汽車產業重鎮也將迎來新的命運拐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