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比特幣一舉突破了4.2萬美元,從2萬到3萬用了一個月,而3萬到4萬卻僅用了一周時間。但就在新高后的第三天,這一加密貨幣暴跌20%,進入技術性熊市。截至北京時間1月13日,一枚比特幣的價格在33000美元。
與此同時,另一大投機熱門標的特斯拉周一也出現暴跌,北京時間周二收盤跌7.8%,周三反彈近4%。盡管比特幣的投機性并不能和特斯拉畫上等號,但這二者都無疑代表了流動性泛濫背景下投資者對“未來信仰”的激情炒作。
但歷史告訴市場,為投機盛宴畫上句號的往往都是貨幣緊縮。近期,10年期美債收益率上行超過20BP(基點)至1.1%以上,美元指數從89跳升至90以上,這些都在擾動市場神經。多位交易員對記者表示,盡管全球央行距離收緊還很遙遠,但只要市場出現了相關預期,回調就在所難免,不看估值的盲目炒作到最后必然會付出代價。
“投機雙雄”突遇回調
日前,10年美債通脹預期突破2%,為2018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也在本周初飆升,一度逼近1.2%,13日回落到1.12%附近。
主要原因在于,在2021年的第一周,民主黨贏得佐治亞州兩席,讓民主黨以微弱優勢取得參眾兩院控制權,超出市場預期。由此,民主黨受到的政治約束就大大降低,未來美國的財政刺激規模很可能由9000億美元進一步提升至近2萬億美元。
此外,沙特近期單方面決定削減石油產量,這增加了油價的上行風險,同時機構也對包括銅在內的大宗商品廣泛看漲,因此市場開始思考,由于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起的整體通脹是否會導致信貸條件趨緊和政策早日正常化。這種預期提高了美債收益和美國通脹預期,也導致美債收益率一度飆升。
全球主要核心資產的定價都依賴于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未來利率上升速度若超出市場預期則會沖擊市場。摩根士丹利測算,長期美債利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股市市盈率將下降約20%。雖然美債收益率暴漲是小概率事件,但現在看來不能排除這一可能性。
于是,雖然央行沒說收緊,但高估值投機標的就“先跌為敬”。1月11日,比特幣大跌近20%。直到1月13日,比特幣也沒有大幅反彈,維持在34000美元附近。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本輪比特幣牛市的重要時間節點后也發現,兩個時間節點值得關注——首先是2020年10月中旬,比特幣站穩1萬美元關口;二是2020年12月中旬,比特幣突破2萬美元大關,刷新歷史新高。在比特幣從10月初突破1萬美元時,可以觀察到市場有機構開始入場的跡象。例如,10月13日,管理著超過100億美元資產的資管公司石脊控股集團(Stone Ridge Holdings)透露,該公司購買了1萬多枚比特幣,價值約1.14億美元。此后,比特幣漲勢就徹底失控。
“投資者開始擔心,央行無節制地印鈔是否會出現大規模的通脹風險,所以大家對法幣的信心有所下降,自然會去尋求另類資產,包括比特幣等,但我們并不認為比特幣是一種資產類別,它更像是一種通縮商品。”全球公募巨頭先鋒領航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王黔對記者表示。在比特幣的區塊鏈系統中,每產生210000個區塊后,比特幣就會經歷一次名叫“減半”的過程,比特幣的總發行量上限為2100萬枚。但事實證明,這更像一場流動性盛宴下的頑固泡沫。
同時出現回調的還有和比特幣并列為“投機雙雄”的特斯拉。周一特斯拉從歷史高位大幅跌落,收盤跌幅達7.8%, 讓史上最長的11日連漲戛然而止。
新年伊始,國產特斯拉 Model Y降價發售,一度引發市場轟動。此前特斯拉的SUV車型僅有ModelⅩ,但80萬左右的售價令不少車主下不去手,也給蔚來、理想、比亞迪等國內廠商留下了巨大的爭奪空間。 但此次Model Y大幅降價后直接殺入了30萬~40萬元區間,從性價比、配置和品牌力等方面綜合考量,特斯拉要比蔚來、理想等競品高岀一籌,也就不難理解降價消息一岀后,特斯拉門店和官網都遭遇了癱瘓″。元旦后的第—個交易日(1月4日),A股市場上,特斯拉概念股帶動整個新能源車板塊勢如破竹,凌云股份、雅化集團、三花智控等多只個股齊齊漲停,寧德時代收漲逾15%。
但是,再好的公司也要關注估值。就現在的新能源車滲透率來說,特斯拉的估值泡沫不言而喻。如果說電動化是新能源車競爭的上半場,那么下半場車企間的競爭將會集中在智能化上。有觀點認為,考慮到目前特斯拉如此之高的估值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給到特斯拉的軟件服務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的,新車銷量的增長是否能夠幫特斯拉的估值再上一個臺階仍待觀察,其中的關鍵或在于Model Y究竟能否成功擠占傳統燃油車的巨大市場。但可以肯定的是,新能源車企之間的爭奪將會是一場“持久戰”。因此在暴漲過后,市場震蕩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
通脹預期仍然只是預期
在市場巨震之際,可能唯一可以提供安慰的就是——通脹預期目前仍只是預期,實際通脹仍低,美聯儲距離真的加息也還很遙遠。
“目前,對通脹率的擔憂只是擔憂而已。10年期美債通脹預期超過2%,但美國的實際通脹率仍低于美聯儲設定的2%的目標。核心CPI為同比1.6%,核心PCE仍低于1.5%。可以看到,通脹預期高,但實際收益率仍很低,因此金融狀況仍然寬松。”渣打全球首席策略師羅伯遜對記者表示。但因為民主黨在佐治亞州的勝利,渣打已上調對美債收益率的預測,預計10年期美債收益率在2021年第二季度末達1.25%,到2021年末將達1.5%,這一幅度并非太大,而且該機構仍預計美聯儲將繼續購買資產以降低融資成本。
盡管如此,機構也預計央行將審視由食品和能源驅動的通脹上升。羅伯遜表示,雖然亞洲各國的通脹也很低,例如韓國、新加坡、泰國今年的通脹率預計將不超過1%,但疫情導致的供應方約束可能導致較高的投入成本風險,例如供應瓶頸已導致中國等地的貨運成本上漲。此外,如果原油價格繼續上漲,可能會直接通向中國PPI。機構估計這種傳導率約為10%。
風險在于,只要市場有了預期,那么價格就會有所表現。最近公布的12月美聯儲FOMC會議紀要中,出現了醒目的“taper(縮減)”一詞,這也是鮑威爾上任以來,FOMC文件中首次出現這個詞。一些與會者指出,一旦在實現就業和物價目標方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就可開始“逐漸減少”購債,此后大體可以遵循2013至2014年大規模購債之后所實施的程序;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Ellen Zentener認為,這份會議紀要顯示決策者對經濟增長和通脹的中期前景持更為樂觀的態度。目前雖然維持現行政策不變,但已經開始設想何時以及如何開始逐漸減少資產購買的規模。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