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廣州市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教育)建設暨智慧教育成果展示月活動啟動儀式在廣州市執信中學舉行,標志著廣州市正式啟動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教育)建設。活動圍繞人工智能賦能“雙減”主題展開,是廣州市以人工智能助推教育教學提質增效,開啟智能教育新征程的重要里程碑。
在一個月里將展示37項智慧教育成果
啟動儀式上,廣州市圍繞“三個普及、一個推廣”,即普及智慧閱讀、人工智能教育、“廣州共享課堂”,推廣人工智能與學科融合的教學模式,進行應用展示。“廣州共享課堂”賦能“雙減”課堂,基于廣州市6+2+N教育集群學校,圍繞“廣州共享課堂”在教師備課、學生備學、課堂應用、雙師課堂、作業設計、教研磨課等全場景應用進行了展示。
啟動儀式當天還開展了“智能教育沙龍”:智能賦能“雙減”——人工智能助推教育教學提質增效。教育部專家、省、市、區、校代表圍繞智能賦能“雙減”主題,探討了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提升師生教育教學和作業設計效率,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戰略目標、關鍵路徑和實施方法。對人工智能賦能“雙減”的發展趨勢、學術觀點、應用場景、具體實施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建議。
廣州市教育局介紹,“廣州智慧教育成果展示月活動”是在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的指導下,展示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成果的專題系列活動。在一個月的時間里,越秀區“一核兩翼賦能區域教育教學融合發展交流展示”、天河區“能力提升工程2.0及國家數字教材‘五合一四應用三課程’整校推進微能力‘全覆蓋’研討活動”、海珠區“攜手邁進人工智能教育時代建設智慧育成支撐區新篇章”、南沙區“‘適合的教育’打造南沙教育新生態,‘人工智能+教育’助力大灣區建設”等37項智慧教育成果,對照廣州市創建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七大工程,聚焦智慧課堂、智慧活動、智慧管理、信息素養、綜合展示等類別,將充分展示廣州市各學校開展智慧教育的成果和智能賦能“雙減”工作的成效。
廣州將培育100個智能教育實驗校
廣州市正式啟動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教育)建設。2021年10月,由教育部辦公廳會同中央網信辦秘書局等八部委聯合發文,公布首批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教育特色基地,全國共19家入選,包括8個區域11所高校,廣州市為廣東省教育領域唯一入選單位。“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旨在搭建智能社會治理典型應用場景,形成智能社會治理經驗的實驗基地。這是廣州市繼2019年入選全國智慧教育示范區創建城市以來,教育信息化第二個國家級試點和基地。
廣州市教育局表示,廣州市將圍繞國家智能教育治理基地建設任務,聚焦智能教育環境下學生發展、教師發展,教學研究和融合創新,開展市智能教育治理中心建設,在全市中小學打造200個典型案例,培育100個智能教育實驗校,探究人工智能對學生發展、教師發展、教育教學的深遠影響,形成系列有影響力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探索適應未來智能社會的教育治理體系,推動教育治理現代化。
廣州市將協同推進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教育)和智慧教育示范區建設,堅持立德樹人,圍繞未來智能社會人才培養目標,推動廣州教育向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促進廣州教育高質量發展,以教育信息化支撐引領教育現代化。(記者 丘敏華)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