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首選送數碼,購物訂餐一鍵敲定,親朋好友在社交平臺上遠程團聚,討紅包看春晚用最新時尚方式……在創新創意之都,深圳人的虎年春節別有一番“數字年味”。
數碼年貨解鄉愁
“快過年了,我準備給老媽買一部智能手機。”深圳市民王先生這個春節因為疫情沒有回家,但一直惦記著幫父母準備年貨,選來選去,最終選擇送一部智能手機。“我媽媽今年87歲了,我一直想給她買個容量大、好用的智能手機,這樣過年想聊天、視頻、搶紅包都很方便。除夕晚上,我們一家人在群里發紅包,我媽媽用新手機搶到不少紅包呢。”王先生笑著說,手機不僅可以解自己的鄉愁,還可以解家鄉親人的牽掛和思念。
記者近日走訪多家手機專賣店看到,年關前后,智能手機、智能耳機、手表等科技產品走俏,大多用來給長輩、父母準備年貨。其中,價位在2000-3000元檔的中端智能手機最為暢銷。據榮耀手機專賣店店員介紹,榮耀50和榮耀60從12月底至1月底,一直銷售很好,尤其是榮耀60系列,一個月可以賣出近50臺。華為專賣店店員也表示,新上市的華為折疊屏手機——P50寶盒也銷售火爆。“深圳人懂時尚,過年用折疊屏手機送客戶送朋友既時尚又有面子。”
此外,智能手表和智能耳機也很好賣。店員介紹,能接打電話、以及能測血氧、心率的智能手表基本上都是送長輩。華為的口紅耳機時尚又好看,年底這一個月已經賣出近100個。
事實上,深圳消費者對數碼產品確實格外偏愛。日前,達達集團研究院根據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消費數據發布的《2022年貨消費“輕”指南》數據顯示,臨近春節,深圳市場的手機、音箱、麥克風、平板電視、SSD固態硬盤、錄音筆、移動電源、攝像頭、專業耳機耳麥、智能手環等產品的銷售額同比增長均超10倍;電陶爐、電風扇、加濕器、滾筒洗衣機、榨汁機、取暖器等家電產品也取得了同比10倍以上的增長。
異地辦年貨打破時空界限
1月30日是放假前最后一個工作日,市民陳小姐下班后在地鐵上用30分鐘在美團APP上敲定所有年貨,包括裝飾用的春聯福字,送給親戚小孩的零食大禮包,除夕夜親自下廚的預制菜,以及一部送給媽媽的新年手機。在地鐵到站前,這批精心準備的年貨,已經全部送到父母的手上。
“線上下單、30分鐘送達”的即時購物方式,正在成為消費者置辦年貨的新趨勢。據美團閃購介紹,今年年貨節期間訂單量持續走高,深圳訂單一路領跑,成為全國訂單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同時,美團閃購上產生了大量異地訂單,深圳也成為下異地訂單最多的城市之一。
今年選擇留深過年的小李夫婦,對身在武漢的父母們的掛念沒有缺席。他們給兩家老人都換了新手機,還買了車厘子、草莓、砂糖橘等水果。小李說:“水果比較沉,老人搬運不方便,外賣可以直接送上門,讓我們放心多了。”
今年春節,預制菜銷量同比增長超100%,成為年夜飯最火菜式之一。
豐收日電商負責人劉倩介紹,今年店鋪年夜飯預制菜銷售額增長了3倍,因菜式更多元豐富,單價也提高50%。有一位消費者的菜單很有代表性:他預訂了幾道工藝復雜的“硬菜”,比如佛跳墻、盆菜、酒香鰣魚等。他表示,到時候家里再炒幾個素菜,方便又美味,家中老人也能夠接受。
數字經濟智庫副院長儲殷認為,年夜飯南北菜品的遷徙融合,反映了人口流動和文化融合的趨勢。“尤其是高鐵時代,中國社會的地域特色正在加速交匯融合。”
有一種團圓叫“微信互動”
疫情之下,團聚更加不易。微信視頻通話、微信發紅包、微信群里點鞭炮……在社交平臺上親密互動,成了深圳人最時尚的團圓方式。
賴女士的女兒在澳大利亞上學,因為疫情,這兩年都不能回家過年團聚,微信視頻便成了賴女士和女兒以及家鄉親人拜年問候的最常用方式。過年期間,賴女士會每天用微信視頻與湛江的家婆、澳大利亞的女兒、姑媽以及美國的伯父進行多地連線拜年,聊家常、送問候、談心事……今年,賴女士還在朋友圈曬出了遠在悉尼女兒家的年夜飯。一邊是在深圳與親友的美好相聚;另一邊是海外一桌豐盛的團圓餐,微信將千山萬水化作了“親密無間”,也讓深圳的春節年味更加濃厚起來。
日前微信發布了除夕數據報告,報告顯示,除夕當天(1月31日00:00-24:00),全國共有6.88億人參與搶紅包,在搶紅包的同時,各式紅包封面也陸續上線,微信還首次上線了限量款“異形”紅包封面,趣味性的互動讓大家耳目一新。數據顯示,除夕跨年當晚(1月31日18:00-2月1日6:00),超1.4億人領取了用異形紅包封面發送的紅包。除夕當晚,在4個多小時的直播中,超過1.2億人在微信視頻號“豎屏看春晚”,一邊豎屏看春晚,一邊發表虎年專屬朋友圈送祝福。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