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A股“打新”基本上是穩賺不賠的。然而,現在情況有了新變化:從上周五到本周三,A股新股接二連三破發,讓股民大呼“再也不能無腦一鍵打新了”“打新有風險,申購須謹慎”……看來,“打新”躺贏的日子是一去不復返了。不過,對于A股市場來說,新股破發并非壞事,某種程度上還有助于新股定價回歸理性,能促使投資者回歸價值投資。有分析人士指出,“新股破發有利于倒逼網下詢價機構更加謹慎,對散戶盲目‘打新’、瘋狂炒新具有威懾效應,能倒逼投資者增強風險意識,理性對待新股,有利于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連續四天出現新股破發
據了解,在以往,A股打新虧錢是很少的。然而,最近4個交易日,A股新股卻連續出現了破發,“打新”穩賺不賠已成為過去式。
27日,新銳股份正式登陸科創板,以57元開盤,而該股發行價為62.30元,低開8.51%。收盤時,下跌14.04%,報53.55元。由此計算,中一簽(500股)虧損4375元。
記者注意到,這已經是A股連續第4個交易日出現新股破發了。10月26日,號稱“快遞智能物流裝備龍頭”的中科微至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價為90.20元,開盤報90元,跌幅0.22%。當日收盤,報78.81元,跌幅12.63%。按此計算,中一簽(500股)虧5695元。
10月25日,在創業板上市的可孚醫療及登陸科創板的凱爾達,首日上市也遭遇尷尬。其中,可孚醫療發行價93.09元,開盤價僅82.95元,下跌10.89%,最低探至80.93元。當日收盤,該股報收88.97元,跌幅4.43%。中一簽(500股)大約虧損2060元。而凱爾達則幸運一些,低開高走,該股發行價為47.11元,開盤價為44.10元,跌幅6.39%,但很快被拉高,收盤報52.18元,升10.76%。
而在上周五,有著“催化劑第一股”的中自科技登陸科創板,同樣破發。該股發行價為70.90元,開盤后最高70.50元,最低58.88元,收盤66.03元,下跌6.87%。如果在盤中最低價58.88元賣出,中一簽(500股)虧損將達6010元。
對此,在股吧中,股民們表示,“閉眼打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打新有風險,申購須謹慎”。還有股民自己總結了一套規律:“以后不能無腦一鍵打新了,還得看看基本面、行業和發行價。”
哪些原因導致新股破發?
以前在A股,中一只新股,就像中了一只彩票般高興。“因為新股上市首日基本都是大漲的,成色好的新股、高價股等還會被稱為‘肉簽’,很少會虧錢。”股民呂小姐告訴記者,她去年打新中了一只新股,就賺了近2萬元,“只要中簽了,就能吃大肉。”比如,發行價100元的科創板新股,中一簽是500股,只要上市首日上漲一倍就能賺5萬元。而漲一倍的新股往往不在少數。因此,“打新”也深受投資者青睞。
然而,這種“打新”躺贏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據Wind數據統計,最近3個月,A股上市新股中已有十余只破發。而今年以來上市的近400只新股中,已有超40只個股曾跌破發行價,36只仍處于破發狀態。其中,四方新材、神農集團、奧泰生物等多只個股,相對發行價跌幅已超過20%。
為何會接連出現新股破發的現象?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信息時報記者表示,這是實施注冊制之后,科創板和創業板必然會發生的現象。“以前在審核制之下,新股詢價有23倍市盈率的限制;而在注冊制下,發行定價會更趨市場化。”他進一步表示,在市場化詢價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發行價比較高,那么上市就可能會破發。這在歐美市場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在港股也經常會出現,因為只要市場化詢價,就會存在定價過高或者過低的問題,出現破發也是正常的。“當然,新股破發與市場整體環境有一定關系。另外,還與新股質地如何有關。”楊德龍提醒投資者,“打新”也是有風險的,不一定是穩賺不賠。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則向信息時報記者分析稱,“一是近年來上市新股供給數量大大增加,新股的知名度有限,股民認可度低;二是上市新股良莠不齊,個別企業業績堪憂;三是IPO中介機構與輔導企業之間合作不通暢,影響了新股走勢。”
新股破發是一個積極信號
如今,在注冊制改革持續深化的背景下,新股破發并不稀奇。對此,張孝榮表示,新股破發是一個積極信號,“隨著IPO供應量增加,中介機構責任不斷壓實,IPO市場的環境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市場越來越理性。”
中信建投認為,注冊制下新股詢價新規加強了新股定價的市場化,報價博弈加強、難度加大,出現首日破發在預期之內,是注冊制新股報價新規實施和公司基本面變化的內外因素雙重體現。
德邦證券在研報中表示,新股破發可能是件好事,體現了注冊制要求下的“市場化定價”。這將打破“新股不敗”的思維定式,在一定程度上遏止炒新的不合理行為,促使新股收益的理性回歸,對新股有一個真實價值的判斷。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也向信息時報記者表示,“新股破發有利于倒逼網下詢價機構更加謹慎,對散戶盲目打新、瘋狂炒新具有威懾效應,能倒逼投資者增強風險意識,理性對待新股,有利于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
德邦證券預計,未來“打新”收益的預期回報率降至5%以內,以“打新”作為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的絕對收益投資者考慮機會成本,或將逐漸退出。接下來,機構投資者應把重點放在投研基本功上,而普通的“打新”一族,在下單前也得認真考量。“金融市場顛簸不破的真理,是收益必定伴隨著風險,這其中不僅是打新底倉的市值波動,更包括新股本身的漲跌起伏,這才是市場的正常規律。”德邦證券稱,新股不能也不應該因為其特殊身份,就脫離“投資有風險”的基礎邏輯。
“打新”建議
公司基本面很重要
在A股,以前閉著眼睛“打新”,也可能是賺錢的。但現在,“無腦打新”已經行不通了。因此,投資者也要提升自己對市場的認知,防范風險。
據了解,新股破發體現了注冊制要求下的“市場化定價”,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炒新的不合理行為,促使新股收益理性回歸。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表示,以后隨著A股新股發行越來越快,上市數量越來越多,首日破發的現象也會見怪不怪了。所以,投資者“打新”時也要多留個心眼,不能再盲打了。
金融系統業內人士武忠言也向信息時報記者表示,注冊制下新股的稀缺性有所下降,新股基本面的差異導致上市后漲幅出現“二八分化”,近來新股首日破發頻現即是印證。“對于打新者而言,精選優選個股尤為重要。要關注公司的基本面,尤其是高市盈率發行的公司是否具有持續成長能力,可以從公司所在行業的發展趨勢、公司在行業中所處的地位、擁有的核心技術、經營模式等多角度分析。”
記者觀察
什么樣的新股容易破發?
首先是發行價過高的新股。這里的發行價過高,有兩層意思:一是發行的價格過高,二是發行的估值過高。
其次是缺乏想象空間的新股。股票投資實際上是投資一家公司的未來,因此公司的未來越有想象力,其股價就越容易漲,反之就越容易破發。
其三是股票發行數量較大的新股。股票的發行數量較多,上市后面臨的拋壓就比較大,也就比較容易破發。
此外,在整個市場行情較差時,新股也更容易出現破發。(記者 張柳靜)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