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季度上市公司業績受累已成為市場共識。然而,也有一批上市公司一季度業績逆勢增長,從而成為資本市場“掘金”的重點領域。
據記者統計,湖南上市公司一季度實現盈利的有76家,其中34家上市公司凈利潤實現正增長,實現凈利增長的企業約占湖南上市公司的1/3。唐人神、藍思科技、長高集團分別以凈利潤增長率3844.97%、1010.53%以及557.73%居凈利增長排行前三。
據統計,一季度凈利潤實現逆勢增長的上市公司多處于大消費以及醫藥領域。對此,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大消費和醫藥上市公司逆勢增長原因有二:一是業績和盈利能力的改善;二是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優勢的凸顯,如一些消費類龍頭企業在疫情期間充分發揮網上零售優勢,實現業績的更好增長。”
“舌尖上的湘股”業績表現亮眼
一季報顯示,唐人神、湘佳股份報告期內凈利潤分別為2.13億元、1.08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3844.97%、230.73%。新五豐在報告期內也實現凈利潤1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受益于一季度豬肉價格上漲,生豬養殖類上市公司業績普遍較好。”一位養殖類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季度豬肉價格高企,消費者對家禽肉類的消費替代需求也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
面條作為疫情防控期間的剛需主食,市場需求直觀地體現在克明面業的一季度業績上。一季報顯示,克明面業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1.04億元,同比增長69.72%。克明面業總經理陳宏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一季度正處于疫情防控期,由于消費者居家時間明顯增加,面條消費需求激增,公司產品訂單供不應求。大寬波浪、精巧橢圓、華夏一面、以及蕎麥面成為新晉增長較快的幾個中高端品種,方便面也出現快速放量。”
除了肉類以及面條這類居民日常飲食消費外,一季度宅家吃零食也成就了鹽津鋪子的“真香”一季報。一季報顯示,鹽津鋪子當期實現凈利潤5720萬元,同比增幅100.8%。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面包蛋糕這些烘焙類產品具有半休閑半代餐的性質,在特殊時期更受消費者青睞。疫情防控期間,公司烘焙類產品嚴重脫銷,供不應求。”
醫藥市場剛需長期存在
公開數據顯示,湖南醫藥零售類上市公司益豐藥房、老百姓一季度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91億元、1.96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9.68%、23.01%。益豐藥房董秘王付國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一季度,一方面全力抗擊疫情,在物資保障、延長營業時間、做好慢病用藥服務等方面做了充足的安排;另一方面,創新服務方式,在通過微信社團、送藥上門、在線咨詢等方面進行創新和嘗試,最大限度地確保顧客在疫情期間的用藥和健康咨詢,提升用戶體驗和黏性。”
血糖管理專家三諾生物一季度也取得了不錯的業績增長。一季報顯示,公司報告期內實現凈利潤6354萬元,同比增長29.63%。三諾生物董事長李少波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因為糖尿病對于血糖監測的需求一直存在,因此公司的業績在一季度仍然實現了平穩的增長。”
此外,在科創板上市的南新制藥一季度也實現了2638萬元的凈利潤,同比增長28.22%。公告顯示,南新制藥有三個在研新藥在報告期內取得了一定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民營醫院龍頭愛爾眼科因為一季度旗下醫院停診業績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一季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42億元,同比下滑26.86%;實現凈利潤7936萬元,同比下滑73.41%。不過,愛爾眼科董秘吳士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公司旗下醫院全部復工,4月份國內業務已經實現正增長,五一期間公司部分醫院甚至出現了排長隊的情形。”
財信證券醫藥行業研究員李侃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對醫藥行業的長期發展給予了積極評價。“雖然一季度部分藥企因醫院門診量下降業績表現不及預期,但是我們認為這只是需求暫時性后移,長期來看,相應醫療需求并沒有消失,醫療行業長期增長的基石還在。”
事實上,大消費以及醫藥類湖南上市公司一季度的逆勢增長有據可循。數據顯示,前4月必需品消費實現了逆勢增長。其中,糧油食品類、中西藥品類等必需消費品增速分別為13.8%、4.3%,較一季度分別提高了1.2個百分點、1.4個百分點。伍超明分析:“必需品消費的逆勢增長,與疫情期間消費增加有關,典型是醫藥消費支出的增加。”
同時,伍超明對一季度因疫情影響受到沖擊的上市公司也寄予了業績修復期望。“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疊加宏觀逆周期調控加碼,企業加快復工復產有望彌補一季度帶來的部分缺口。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