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共計有15家家電上市公司公布了2019年第一季季報,約占總數量的1/3。總體來看有漲有跌,龍頭企業仍然領跑,但不論是營收增速,還是凈利增速都已呈現放緩趨勢。
記者通過多方采訪獲悉,今年首季,家電行業仍未能擺脫價格戰泥潭,反有逾演逾烈之勢。所謂一年之計在于春,從首季情況來看,對家電業來說,2019年仍將是極具挑戰的一年。
龍頭企業延續營收、
凈利雙增長
據同花順統計數據,15家家用電器板塊上市公司中,僅高斯內爾利潤出現虧損,虧損額近2800萬元。其他雖全部營利,但也有4家凈利同比下降,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以下簡稱“扣非”)則凈利同比下跌的數量達到7家。
上述15家公司中,老板電器、蘇泊爾、TCL集團、創維數字由于處于龍頭地位而更受關注,其首季業績也確實要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先來看廚電行業兩家龍頭型企業,老板電器一季度營收16.60億元,同比增長4.3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以下簡稱為凈利)為4.00億,同比增長5.84%;扣非后凈利潤為2.75億元,同比增長8.55%。蘇泊爾營業收入54.74億元,同比增長12%;凈利潤5.15億元,同比增長13.81%;扣非后凈利潤4.99億元,同比增長13.47%。
黑電行業兩巨頭也均實現營收和凈利雙增長:創維數字營收20.51億元,同比增長7.72%;凈利1.18億元,同比增長78.13%;TCL集團營收296億元,同比增長15.5%;凈利潤7.79億元,同比增長6.6%。兩者的利潤增長要遠好于視聽器材行業已披露的一季報個股的平均凈利潤增長率(-43.29%)。
事實上,上述15家首季營收近半數同比出現下跌,而實現營收和扣非凈利雙增長的僅為6家,上述龍頭企業就占據了4個席位。
業績同比增速下跌藏隱憂
不過,如果從公司成長性來看(主要指標為業績同比增速),龍頭企業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同比去年同期公司的利潤增速來看,上述四大龍頭型公司無一例外全部出現下滑;同比去年同期公司的營收增速來看,除TCL略有增長外,其它公司也悉數下跌。
其中,蘇泊爾今年首季營收和凈利增速分別較去年同期雙雙下跌了9%左右;老板電器增速也分別下降10%左右;創維數字凈利增速由去年的119%下降到今年首季的78%,營收增速下跌4%左右;TCL集團則營收增速同比漲了14%,但可能與其剛剛完成重組有關,凈利增速下降了逾5成以上。
“龍頭企業首季能保持住營收和凈利的雙增長已殊為難得,受大環境影響,增速下滑可以說是意料之中的事。”有不愿具名的業內分析人士告訴記者,近年來整個家電行業銷售疲軟的癥狀逾演逾烈,高端升級轉型曾于2017年至2018年間有過短期成效。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價格戰再次卷土重來,今年上半年甚至有加重之勢。他分析說,通過業績報告不難發現,廚電企業代表高端產品的嵌入式產品銷售不佳,煙機、灶具均價都出現下降;又如TCL的“利潤奶牛”華星光電,一季度業績增速放緩,也是因為全球面板均價今年上半年進一步下跌,華星光電主要產品價格也較去年同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調。
首季彩電價格戰有加重之勢
某彩電品牌經銷商也向記者大吐苦水:“今年以來,價格戰已經打得沒有任何底線了。就像當年樂視電視的價格戰,完全是低于成本,根本不考慮企業能不能賺錢、用戶是不是認同、市場是不是接受。”
此外,電商企業通過各種“造節”打起的長年價格戰,對實體門店的沖擊也越來越大。比如瀏覽各電商網站,不難發現,同樣的十字對開門冰箱,創維、康佳、格蘭仕們都打到了1998元的零售價格。但線下實體店的零售價卻高達3000元以上,甚至有的更貴。
有賣場人士告訴記者,以往價格戰主要集中在彩電行業,今年以來,空冰洗等白電行業也迫不及待地降價促銷,特別是白電行業的二三線品牌顯得尤其激進,甚至不計成本,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出貨。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