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第二周,兩市將迎來年內最大市值解禁周,A股也將面臨千億級的解禁壓力測試。據Wind統計,10月14日-10月18日期間,A股共有43股迎來解禁,合計解禁市值逾1700億元。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如今的創業板一哥邁瑞醫療(300760)以688.47億元的解禁市值位居周內解禁股榜首。在業內人士看來,從以往巨量解禁后的個股二級市場表現來看,一般情況下,個股的股價會有短期的利空影響,但對于業績穩健的優質股而言,中長期影響并不大。
43只限售股迎解禁
據Wind統計,10月14日-10月18日,兩市共有43家上市公司的限售股將陸續解禁。整體來看,43只股票合計解禁股份數量約46.85億股,43只解禁股合計解禁的總市值約1706.16億元,系年內解禁市值最高的一周。
具體來看,在43家限售股解禁的上市公司中,有13家解禁的股份數量在1億股以上,其中銀河電子、崇達技術、長安汽車、*ST工新、好想你、寶色股份6股解禁的股份數量在1億-2億股的區間范圍;夢百合、匯頂科技、來伊份等3股解禁的股份數量在2億-3億股的區間范圍。
在43只股票中,解禁壓力最大的是通威股份。Wind顯示,通威股份此次解禁的限售股股份數量約9.23億股,是43股中解禁股份數量最多的公司。經計算,通威股份解禁股份的數量占43股解禁數量之和的比例約19.7%。華能國際、顧家家居2股的解禁股份數量分別為約4.98億股、4.53億股,位列周內解禁股的第二、第三位。
從解禁時間上看,20家上市公司的限售股均于10月14日解禁,占周內解禁的上市公司數量的比例約46.51%。而10月18日僅有路通視信、天源迪科、美諾華、古鰲科技4股解禁,為周內單日解禁公司數量最少的一天。
解禁類型來看,43只解禁股的主要類型分為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股權激勵限售股份、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以及追加承諾限售股份上市流通四種類型,其中解禁類型主要集中在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經北京商報記者統計計算,43只解禁股中,共有20家上市公司的定向增發機構配售股份將解禁,占比約46.51%;而夢百合、古鰲科技等13家公司的解禁類型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僅興民智通的解禁類型為追加承諾限售股份上市流通。
邁瑞醫療解禁市值居首
邁瑞醫療為周內解禁市值最高的股票。
10月11日邁瑞醫療發布的公告顯示,此次解除限售股份為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前已發行部分股份,本次解除限售股份的數量約3.78億股,本次解除限售股份可上市流通日期為2019年10月16日。若以10月11日182.36元/股的收盤價計算,邁瑞醫療此次解禁的市值高達約688.47億元,占周內43只解禁股合計解禁總市值的比例逾四成。
據了解,邁瑞醫療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的研發、制造、營銷及服務,公司于2018年10月16日在創業板上市。上市一年來,邁瑞醫療的經營狀況不錯。數據顯示,邁瑞醫療在2018年實現的營業收入約137.53億元,同比增長23.09%,對應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37.19億元,同比增長43.65%。今年上半年邁瑞醫療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約23.69億元,同比增長26.57%。
10月13日晚間,邁瑞醫療披露的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的營業收入約為118.22億-128.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25%,預計實現的歸屬凈利潤盈利約34.76億-37.6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0%-30%。
自上市以來,邁瑞醫療的股價也水漲船高。據東方財富以后復權形式統計,2018年10月16日-2019年10月11日,邁瑞醫療股價區間累計漲幅為213.11%。目前邁瑞醫療的總市值約2217億元,居創業板市值一哥之位。交易行情顯示,在10月11日邁瑞醫療股價下跌1.44%。
據悉,邁瑞醫療此次解禁股涉及宏聨(香港)有限公司、瑞高(香港)有限公司、國壽股權投資有限公司-國壽成達(上海)健康產業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等40名股東。其中宏聨(香港)有限公司持有此次解禁限售股的數量最多,約為6436.4萬股。針對上述相關股東是否有減持計劃等問題,北京商報記者曾致電邁瑞醫療董秘辦公室進行采訪,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前,對方電話并未有人接聽。
7股解禁比例超50%
除了解禁市值規模外,解禁股解禁的比例也值得關注。據Wind統計,43只解禁股中,有20股此次解禁的股份數量占總股本的比例在10%以上,更有7股此次解禁的股份數量占比在50%以上。具體來看,寶色股份、博創科技2股此次解禁的股份數量占總股本的比例在50%-60%之間;和仁科技、夢百合、來伊份3股此次解禁股份數量占總股本的比例在60%-70%之間路暢科技、顧家家居2股此次解禁的股份數量占比更是在七成以上。
數據顯示,顧家家居約4.53億股將于10月14日上市流通,此次解禁的股份數量占該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約75.23%,路暢科技以75%的解禁比例位列周內解禁股的第二。
中國國際科促會理事布娜新認為,限售股解禁是一種選擇權,不是必須執行的權利,解禁規模也不等于實際減持規模。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稱,相比IPO原始股東,定增股解禁后減持的動力相對更強,尤其是參與定增的機構獲利較多的時候;此外首發限售股解禁的民營股東、創投股東相較國企股東減持動力更足,投資者應盡量回避解禁規模和解禁比例較大的高估值個股。
在投融資專家許小恒看來,面對即將巨量解禁的個股要有風險意識,但不必過度增加心理壓力。限售股股東的成本相比二級市場價格存在較大折價空間,是否存在解禁動力取決于股票市值是否被高估、其股東是否有套現需求等方面。要具體個股具體分析,重點關注解禁個股的基本面、解禁類型等因素。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