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晚,上交所官網披露信息顯示,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坦科技”)、蘇州綠的諧波傳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家公司科創板申請獲得受理。值得關注的是,泰坦科技去年4月份曾申請科創板發行上市并獲受理,但去年9月份因未能獲得科創板上市委審議同意而被上交所終止審核。
據接近上交所人士獨家向記者確認,該公司為首家被上市委否決后“返場”科創板且獲受理企業。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上交所作出終止發行上市審核的決定或者中國證監會作出不予注冊決定的,自決定作出之日起六個月后,發行人方可再次提交發行上市申請。從去年9月26日至今,泰坦科技再次提交申請的間隔時間為逾六個半月。
記者注意到,泰坦科技此次科創板發行上市申請的IPO募資額有所變化,本次為5.35億元,而前次為4.15億元。此外,相較于前次發行申請,泰坦科技本次的保薦機構也發生了變化。
事實上,更為重大的變化在于監管部門對科創板申請企業“科創屬性”的定義有了更為明確的指引。今年3月中下旬,證監會發布《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明確了“3+5”的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3項常規指標分別為“研發投入金額或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發明專利”、“營業收入或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5項“例外條款”主要是對《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注冊管理辦法(試行)》中“優先支持符合國家戰略,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的企業到科創板發行上市”的進一步細化和落實,是對3項常規指標的進一步補充。
3月27日,上交所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上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發行人和保薦機構應當按照該規定及附件所列示范格式要求,開展科創板定位的自我評估;保薦機構推薦發行人發行上市時,應當重點核查發行人行業領域歸類和科創屬性認定的依據是否真實、客觀、合理。此外,新申報企業的科創屬性評價和科創板定位把握等事項,按照其相關規定執行。對于《暫行規定》發布前已申報企業的科創板定位把握等事項,實行“新老劃斷”,仍按其申報時的相關規定和實踐要求進行。
泰坦科技在招股說明書(申報稿)中表示,上交所明確“符合科創板定位的其他領域包括了金融科技、科技服務等”,公司所屬行業為“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屬于科技服務行業,因此,公司符合科創板行業領域要求。此外,記者注意到,在科創屬性認定方面,該公司表示符合3項常規指標。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