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券商3月業績低迷,但4月立馬就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截至5月11日晚8點,共有30家上市券商公布了4月業績。受益于4月A股市場震蕩上行,券商當月業績在投資收益增厚下集體大爆發,超四成的券商凈利潤環比翻倍,有3家券商凈利潤環比增長超500%,更有券商同比增長近57倍。
券商業績集體爆發
營業收入方面,券商4月集體高歌猛進,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均大增。以母子公司合并口徑統計(下同),中信證券以單月35.06億元的收入位居榜首,這一數據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40.90%,與3月相比環比上升9.92%。
申萬宏源、中信建投、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的4月營收也超過了20億元,分居第二至五位。其中,申萬宏源與中信建投的同比增幅分別高達142.21%及130.78%,海通證券的環比增幅達到242.42%。
此外,還有7家券商4月營收超過10億元,依次為招商證券、華泰證券、中國銀河、廣發證券、東方證券、國信證券及興業證券。
凈利潤方面,已公布業績的30家券商無一虧損。共有3家券商凈利潤超10億元,中信證券以16.24億元的凈利潤奪魁,申萬宏源、中信建投分別以15.57億元、10.39億元排名第二和第三。
令行業矚目的是,申萬宏源已經連續兩個月凈利潤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二。據其公告顯示,申萬宏源證券4月收到申萬宏源西部證券對其進行的利潤分配10億元。
環比來看,相比3月業績的低迷,4月券商再次揚眉吐氣。業內人士認為,上市券商業績顯示出高彈性,投資收益是主要動因。
4月A股各大指數普遍上漲,也驅動券商自營投資收益大幅增長。在已披露業績的30家券商中,4月凈利潤環比增長的券商超八成,有13家券商的凈利潤環比翻倍,占比超四成。
尤其是中小券商的業績彈性彰顯。紅塔證券、西部證券與財通證券的凈利潤環比上升超500%,中原證券、長江證券環比增長超370%,興業證券環比上升超200%。而大券商中的國泰君安及華泰證券凈利潤則環比小幅下降,4月凈利潤排名下滑至第七、第八位。
同比來看,由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數,有可比數據的券商中僅2家業績同比下滑。而第一創業4月凈利潤同比增長了近57倍,東北證券與西部證券的凈利潤也分別增長了18倍與10倍。
1至4月業績PK:中信仍是第一
盡管今年一季度券商業績因受到投資收益的拖累有所下滑,但在4月紅火業績的提振下,大部分上市券商今年以來的累計營收相當可喜。
在營收方面,中信證券與其他券商的差距正在拉大。今年1-4月,中信證券以120億元的營收獨占鰲頭,并且中信在大體量的情況下仍保持高增長,同比增幅達52.56%。
營收第二名的競爭則相當激烈。今年累計營收居于60億元至70億元之間的券商有6家,分別是國泰君安、華泰證券、申萬宏源、招商證券、中信建投與海通證券。中國銀河、國信證券、廣發證券營收超過50億元,暫居第三檔。
從今年1-4月的累計凈利潤來看,中信證券以51.24億元的凈利潤穩居第一,同比增幅為42.51%。申萬宏源以34.07億元的累計凈利潤躍居第二位,海通證券、華泰證券位列第三、第四位。
除了中信證券穩坐龍頭之外,大券商的格局今年似乎隱隱生變。從1-4月累計凈利潤的同比增幅來看,申萬宏源與中信建投今年前4個月累計凈利潤的同比增幅超60%,發展勢頭較猛。而華泰證券與國泰君安則同比有所下滑。
展望后市,受益于政策的證券行業也被多家機構看好。華泰證券認為,2020年是新證券法正式改革注冊制元年,創業板嘗得存量板塊注冊制改革頭啖。券商作為資本市場改革核心載體,政策紅利將打開業務廣闊空間。
華西證券表示,為匹配一級市場政策效果,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后續投資端政策值得期待,包括引導長期資金入市、完善交易制度和衍生品擴容等。流動性持續寬松以及資本市場政策面不斷超預期,證券行業估值中樞有望抬升。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