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西班牙《經濟學家報》網站8月17日報道,美國公司的總市值超過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數值,通常對市場而言不是好消息。對于著名投資者沃倫·巴菲特而言,這是市場泡沫的嚴重警告。2001年和2008年,在互聯網泡沫和次貸危機襲來之前,都發生過這樣的現象。
2001年底,巴菲特在分析網絡公司是否會崩潰時,為其他投資者提供了他的一條重要經驗。巴菲特在《財富》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經濟發展與市場價值之間的直接關系。實際上,這是一個預測市場泡沫的簡單公式。從那時候起,美股市值占GDP的比率通常被稱為“巴菲特指數”。巴菲特認為,該指數“可能是在任何時候了解市場估值的一種好方法”。
報道稱,“巴菲特指數”曾在前兩次危機中起到預測作用,在互聯網泡沫和雷曼危機爆發前,美國股票的市值均超過GDP,這就意味著市場被高估,并且遭受暴跌的風險增加。7月30日美國公布第二季度GDP數據后,該指數飆升至創紀錄的170%,從中可以推斷,投資者的期望與美國的經濟增長不符。新冠病毒危機已導致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崩潰,GDP前所未有的下降使得市場價值遠遠高于經濟增長。
報道還稱,從歷史上看,“巴菲特指數”的平均值一直約為GDP的65%。巴菲特認為,當指數在70%到80%的范圍內浮動時,公司價值被低估,正是進入股市的良好切入點。
報道指出,現在“巴菲特指數”發出警告,因為華爾街的主要指數已經從3月份的暴跌之中恢復,當時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股市產生了致命影響。此外,目前納斯達克和標準普爾500指數均處于創紀錄高位,而第二波疫情讓人質疑經濟是否已經恢復正常。投資者的最大疑問是,美國股市復蘇是否步伐過快以致進入了危險區域。
有趣的是,與2001年一樣,科技公司成為常見的懷疑對象。美國股市的快速復蘇與科技行業及其在納斯達克以外主要指數中的相對權重有很大關系。但是,“巴菲特指數”在最近幾年并不是很有效。在2017年和2018年,該指數都已經保持在GDP的100%以上的水平。
關鍵詞: 巴菲特指數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