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不少機構抱團的白馬股大幅調整,部分前期瘋漲的高價品種持續回調。對于機構重倉抱團的白馬股近日大幅跳水,基金經理認為,主要是估值和市場交易結構比較擁擠的原因。市場對出現階段性高估的個股和行業產生一定分歧,從而出現股價下跌和估值回歸,這種階段性的回調是正常現象。
目前,食品飲料行業指數的估值已是歷史新高,子行業中白酒估值也創出新高。未來食品飲料板塊的“拔估值”過程可能暫告一段落。對于看好消費長期機會的投資者,本次回調恰恰是加倉的一個機會,而偏保守的投資者,可以考慮部分止盈。另外,還沒上車的,不致力于長期持有的投資者,這時候就先別追高了。
重倉白馬股跳水 機構“高處不勝寒”
綜合市場人士觀點看,目前市場下跌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是隔夜美股大跌,交銀國際洪灝認為,市場對于美股“只漲不跌”的預期過于一致,包括看跌期權比例達到了歷史最低;公司內部管理層逢高減持、但散戶逢高買入等現象。
第二是高位抱團消費股紛紛跳水。比如周五跳水大跌的,多為年內頻創新高的機構抱團股。
如今熱門消費股帶頭下跌,背后是不是也暗示著此前抱團資金聯盟正在發生松動?倘若資金真的調倉,哪些行業、板塊值得關注呢?
巨豐投顧認為,長期來看,把核心配置瞄準消費板塊,市場的分歧不大。但短期來看,消費板塊不斷創出新高,部分個股面臨估值“貴”的現實問題。同時,消費股估值偏高正在成為機構的共識。
從最新基金半年報持倉數據來看,主動偏股公募基金全部持倉中,前100大、300大和500大重倉股的持倉占比依次為58.8%、83.6%和92.7%,較之前有明顯提升。這也證明了公募基金對業績確定性強的行業龍頭股的追捧力度有增無減,抱團思路依舊持續。在此過程中,這些個股的估值也在不斷被推高。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抱團”與基金業績形成了一種相互捆綁的“正循環”。
上周,不少機構抱團的白馬股大幅調整,部分前期瘋漲的高價品種持續回調。部分基金經理對后市或左右為難,若選擇繼續高位抱團與行業基本面較難匹配的科技、醫藥和消費板塊,賬戶恐將短期持續縮水;若選擇低估值洼地品種,則可能需要“以時間換空間”。
數據顯示,申萬三級行業板塊中,食品加工、種植業、農產品加工板塊周度跌幅居于前三,上周分別下跌4.86%、4.51%和4.43%。與此同時,上周北向資金也出現持續凈流出態勢。8月31日至9月4日,北向資金凈流出222.62億元。
作為A股“醬油三姐妹”,上周四、周五兩個交易日,海天味業大跌13.95%,千禾味業、中炬高新亦下跌。貴州茅臺股價上周一度沖至1828元,上周五收于1770元,其他酒類個股五糧液、今世緣、順鑫農業、古井貢酒則集體下跌。與此同時,安琪酵母、長春高新、立訊精密、恒瑞醫藥等白馬個股紛紛出現明顯回調。
上述個股中,不少都是基金“抱團”的重倉股。同時,這類“抱團”股中有不少股價在今年創下歷史新高。
對于機構重倉抱團的白馬股近日大幅跳水,仁橋資產總經理夏俊杰認為,主要是估值和市場交易結構比較擁擠的原因。某公募基金經理也表示,機構抱團的白馬股股價出現跳水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短期估值較高,部分機構獲利了結;二是受匯率影響,部分外資有流出跡象,這部分白馬股很多也是外資的重倉品種,一旦外資減倉,會造成連鎖反應。
某私募基金經理也表示,海天味業已向7000億元的市值沖刺。一個調味品公司超100倍的市盈率顯然不正常,A股歷史上也沒有出現過同類公司有如此高估值的情況。然而這個“不正常”在今年年初就已經存在,未來可能還會繼續。
蘇昌景也表示,市場對出現階段性高估的個股和行業產生一定分歧,從而出現股價下跌和估值回歸,這種階段性的回調是正常現象,不會改變其對企業自身價值的評判標準,也不會改變整個市場向著價值投資方向演進的趨勢,企業內在的價值才是推動股價演變的根本原因。(中國證券報)
高估值下消費股未來機會在哪
市場人士分析認為,此前主板拉升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的時候,實際上不少機構紛紛減倉,以至于類似片仔癀、云南白藥、海天味業等這些高位白馬股的股價出現了集體跳水的現象。客觀上來說,從估值水平、股價位置和盈利水平等方面分析,似乎都不足夠支撐現在消費龍頭股的后續行情。食品醫藥兩大消費板塊為何能持續受到投資者的偏愛,消費板塊是否已到天花板,還有哪些機會值得關注?
消費股四大成長邏輯
消費板塊成長邏輯一:
消費板塊盛產長線牛股,已是不爭的事實。數據寶統計顯示,2000年以來,食品飲料、醫藥生物兩大行業指數累計漲幅分別為2343.21%、1142.02%,領跑A股,也是僅有的兩個歷史漲幅超過10倍的行業。
隨著時間的推移,食品飲料、醫藥生物行業在A股的權重越來越高。目前兩大行業A股市值合計14.05萬億元,占A股比例為18.65%,去年底這一比例為14.13%,過去近9個月時間里,兩大行業市值占A股比例提升近4.52個百分點。
與歷史上各年度末相比,食品飲料、醫藥生物行業市值在A股的占比創歷史最高水平。也正因如此,兩大消費板塊對大盤指數的影響也日趨明顯。
消費板塊成長邏輯二:
食品飲料行業之所以容易出現長線大牛股,與該行業擁有護城河的“好生意”,ROE(凈資產收益率)長期維持高位不無關系。食品飲料行業具有不易受技術沖擊,同時又有盈利穩定、現金流充沛等特點。行業中一旦出現了優勝者,其通過長期建立起來的品牌壁壘或規模優勢,市占率和盈利能力能維持長期的穩定或提升,護城河愈發穩固,進而推動業績和股價不斷提升。醫藥生物行業具有成長空間大、高進入壁壘的特性,再加上有醫保擴容、藥品政策改革優化等諸多政策因素驅動,這都為優質公司提供了良好的賽道。
近些年來食品飲料行業的凈資產收益率水平逐漸拉開與A股整體差距,去年食品飲料行業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9.35%,與A股整體的差值擴大至7個百分點以上。即便在今年疫情的沖擊下,A股整體營收和凈利潤出現罕見大幅下滑,食品飲料、醫藥生物行業上半年凈利潤依然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
消費板塊成長邏輯三:
中國有近14億人口,其中有超過4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需求紛繁多樣,且始終處在動態規模擴張和品質升級過程之中,國內需求潛力巨大。
消費板塊成長邏輯四:
社保基金和QFII(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素來以穩健投資和成熟投資體系見長,食品飲料、醫藥生物行業正好契合這類機構的投資偏好。
2014年11月開通滬港通后,外資入場A股步伐加快,消費板塊依然是此類資金的心頭肉。截至目前,北上資金持倉食品飲料、醫藥生物兩大行業市值合計達到6463億元,占北上資金總持倉的比例達到32.11%,是各年度最高水平。貴州茅臺、恒瑞醫藥、五糧液、海天味業、伊利股份、邁瑞醫療等多家消費龍頭是北上資金超百億重倉對象,其中貴州茅臺獲北上資金持倉高達1859億元,排在所有A股之首。
沒有只漲不跌的板塊,那么短期內急速降溫的食品和醫藥板塊,是否已到了天花板?
以食品飲料為例,中銀證券指出,目前,食品飲料行業指數的估值已是歷史新高,子行業中白酒估值也創出新高。未來食品飲料板塊的“拔估值”過程可能暫告一段落。
銀河證券認為,近期食品飲料持續走強,白酒、調味品等行業市盈率不斷創近年新高,盡管我們在過去很長時間強烈推薦白酒調味品等消費股,但是我們不對當下創紀錄的消費股再唱贊歌,因為創紀錄估值意味著未來投資回報率下降。
數據顯示,食品飲料目前市盈率為47.06倍,已經達到近十年來最高水平。白酒龍頭貴州茅臺市盈率50.7倍,超過行業整體水平。調味品龍頭海天味業市盈率接近百倍,是行業市盈率的2倍。中炬高新、山西汾酒、安井食品、天味食品、絕味食品等公司市盈率均超過70倍。
和食品飲料類似,醫藥生物行業市盈率也達到了近十年來新高。疫苗龍頭康泰生物、醫療器械龍頭通策醫療、眼科醫療龍頭愛爾眼科等市盈率已超百倍,醫藥市值第一公司恒瑞醫藥最新市盈率接近90倍。
銀河證券表示,雖然消費板塊是在過去很長時間強烈推薦的好賽道,但是他們對當下這種熱度,不建議加倉追高買。消費板塊的上漲空間在下降。
對于后市如何布局,中銀證券表示,本輪科技周期未被疫情破壞,景氣度依然是向上的,因此逐步增持成長股。天風證券指出,市場繼續維持震蕩格局,核心因素還是在于對經濟復蘇的預期、成長股與順周期股票之間估值差較大。周期股在經濟復蘇的邏輯下,比較看好,周期類企業,二季度受累海外經濟低迷,業績都不太好,特別有出口的。但是,三季度很明確的就是在改善的過程中。(數據寶)
消費主題基金還香嗎?
我們常說,投資不能光看短期表現,還要看長期業績,其實分析行業也是一樣,別只盯著行業短期的漲跌,更要關注行業的長期收益如何以及找到業績長牛的原因。
對于食品飲料板塊來說,其天生具備牛股的基因,受經濟周期影響小,業績確定性高,長期收益優秀,是不少明星基金經理組合中的“壓艙石”。
而且,今年由于疫情的影響,貨幣政策比較寬松,資金偏愛消費白馬股,目前估值高一點也是正常的,從長期來看它們仍然具有不錯的投資價值。
像食品飲料這樣的好賽道,小伙伴們該考慮的不是要不要買,而是如何買、如何止盈。
就像巴菲特的搭檔查理芒格所說,“在有魚的地方釣魚”。
對于追求長期收益,又看好消費板塊的小伙伴們,此次大幅回調,其實是一個加倉消費類基金的好機會,但要注意資產配置,食品飲料的總倉位不建議超過30-40%。
值得一提的是,張坤管理的兩只基金易方達中小盤和易方達藍籌精選都重倉了白酒、醫藥板塊。其中,易方達藍籌精選還可以投資港股,持倉中多了騰訊、美團等新經濟公司,控制回撤的能力比較強。
另外,消費類的基金中,匯添富消費行業、中歐消費主題和華安生態優先都只投A股市場。其中,郭睿管理的中歐消費主題,持股集中度比較高,還在免稅、電商、游戲等新消費領域做了布局,今年以來的表現要優于另外兩只。想要上車的資者不妨考慮長期布局這些基金。
當然,食品飲料板塊短期漲多了,波動難免會加大,對于偏保守,受不了波動的小伙伴,賺到錢的不妨可以在這個高點慢慢止盈,及時保留勝利的果實。不過,還沒上車的,如果不是致力于長期持有,不妨再觀望一下,這時候就別追高買入了。
很多基民手中都持有的食品飲料近日出現了大幅回調。實際上,投資還是要把眼光放長,食品飲料從長期來看,仍是不錯的賽道,即便現在估值偏高,也還是可以通過穩定增長的業績來消化的。所以,對于看好消費長期機會的投資者,本次回調恰恰是加倉的一個機會,注意食品飲料的倉位不建議超過30-40%。而偏保守的投資者,可以考慮部分止盈。另外,還沒上車的,不致力于長期持有的投資者,這時候就先別追高了。
關鍵詞: 白馬股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