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美元指數持續低迷,從2018年以來的強勢美元似乎正在往下拐——今年5月底,曾經一度出現7.1775元人民幣才能兌換1美元,之后美元不斷走弱,人民幣則由之前的貶值轉變為持續升值。
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人民幣相對于美元的升值幅度達到5%
數據顯示:截止到2020年9月14日,在岸人民幣是6.8240元兌換1美元,。當前市場洋溢著濃郁的樂觀情緒,看好人民幣長期結構性升值的聲音明顯增多。
有人開始憧憬6.7甚至6.5這樣的一些似乎已經遠離市場記憶的一些位置。那問題來了,這輪人民幣升值通道會走向何處,人民幣相對于美元會有可能升到6.5嗎?接下來,南生給大家解讀下,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美元走勢疲軟和人民幣升值并沒有直接的關系
首先我們需要搞清楚,。這是因為,美元“”指數衡量“籃子”中有歐元、英鎊、日元,但并不包含人民幣。換言之,人民幣的升值并非美元指數低迷的直接原因。
有觀點認為,近期尤其是最近2個多月的時間,歐洲疫情防控形勢明顯好于美國。加上今年是美國統大選之年以及近期多次爆發的社會問題,市場擔心美國經濟基本面出現問題,影響了投資者信心,間接影響美元幣值。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在疫情期間,美聯儲大規模印鈔
,向市場投放了數萬億美元,迅速減輕了美國居民、企業的受損程度,同時也緩解了全球的美元荒,美元指數開始回調——5月底以來,歐元兌美元的升值了7%。
歐元兌美元的升值幅度,超過了人民幣的升值幅度。因此,不少經濟學家認為:本輪美元指數疲軟,主要是由于市場顯著提高了對歐元的信心,是歐元對美元的升值所造成的,其他貨幣起到的直接作用不是很大。
其次,人民幣的升值更多是中國經濟從疫情中率先走出來的一種結果反饋。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實際下降6.8%,到二季度迅速轉變成“增長3.2%”,而全球其他主要大國的二季度經濟都是負增長,我們再次成為“大國中,GDP增速最高的國家”。
這是推動人民幣近期升值的主要原因。
展望整個2020年,多家機構都預測:咱們中國很可能也是2020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美國、印度、日本、俄羅斯以及歐洲各大國均是負增長。這種快速復蘇的經濟發展形態,必然會推動中國消費、投資的增長,會吸引全球資金兌換人民幣,以分享中國增長的紅利——
從較為長期的角度來看,人民幣與美元的匯率仍然取決于兩國經濟的基本面,取決于兩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差異以及歐洲、日本等國的經濟發展情況。但短期行為則更多是各種不確定性因素,展望未來幾個月,人民幣的繼續升值并沒有市場想象得那樣有確定性。
點評:新冠肺炎疫情對各國經濟結構和經濟增長帶來一些長期影響,推動了歐元、人民幣等貨幣的升值,但也不能過度夸大這種影響。短期內人民幣可能還會進一步升值,但達到6.5這種程度的可能性還是不大的。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