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10月9日和10月12日連續兩個交易日的放量上漲后,A股市場重回振蕩,兩市成交額也從上周一的9714億元逐漸回落至7000億元左右的水平。盡管市場整體的走勢差強人意,但大指數的結構性交易機會卻較為明顯。在此背景下,投資者普遍關心兩個問題:一是指數是否還有上行空間,二是“以大為美”的市場風格能否持續。下面我們將從這兩個問題出發,闡述我們對近期市場走勢的觀點。
經濟復蘇延續,基本面形成正向支撐
從A股自身的情況來看,自7月中旬至9月末指數已經連續振蕩調整了兩個半月。在經歷了三季度資金供需矛盾和基本面考驗之后,我們認為10月市場整體的機遇大于風險。雖然海外不確定性依然存在,但由于當前國內經濟改善預期向好,貨幣信用全面收緊的概率不大,并且市場沒有出現泡沫化趨勢,因此指數層面出現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較小。
第一,基本面改善對市場形成正向支撐。10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經濟數據,其中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0.7%,增速由負轉正。企業盈利方面,當前已經披露的逾1200家A股公司的三季度業績預告中,超過45%的公司預告業績向好,高于中報期。這一趨勢與宏觀數據展現的經濟復蘇一致。考慮到社融增速對經濟的領先性以及今年年初的低基數效應,本輪經濟復蘇大概率延續至明年上半年。預計四季度A股盈利仍將持續改善,即使年報最終證偽也不影響四季度市場預期。
第二,貨幣和信用大幅收緊的概率不大。這是由于信用投放要求維持不差的流動性環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政府債券資金達到8.51萬億元,按照計劃10月底之前地方專項債券要爭取發行完畢,因此9月至10月期間還會有一波地方債的發行高峰,客觀上需要較好的流動性環境予以配合。國慶節后企業部門隨即進入傳統的繳稅季,資金需求提升。出于平滑資金面的考慮,10月流動性的投放力度大概率要加強。
第三,海外不確定性暫未形成較大沖擊。雖然近期包括海外疫情、美國財政刺激計劃等不確定性確實給市場走勢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目前來看這些擾動更多偏向于短期性和局部性。
關注多IH空IC跨品種套利
從歷史日歷效應來看,四季度市場風格中低估值板塊往往占據主流,金融、穩定及部分早周期板塊在四季度表現較佳。站在當前時點來看,我們認為今年四季度重演日歷效應的概率是比較高的。之所以作出上述判斷,主要是基于以下三點原因:
第一,從盈利視角來看,隨著經濟數據的持續改善,周期類公司的利潤還有一定的上修空間。
第二,從流動性視角來看,隨著利率下行帶來的資產荒邏輯逐漸被打破,支撐成長股估值修復的宏觀因素已然發生改變。在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信用擴張步伐放緩的背景下,市場的熱點將從估值修復轉向業績兌現。
第三,從估值角度來看,目前板塊間的估值分化較大,強周期屬性的金融地產板塊估值較低,而醫藥、消費、科技等板塊的部分個股估值過高。雖然它們有業績和政策導向的支撐,但短期的性價比相對降低,需要一定的時間逐步消化估值泡沫。這使得增量資金很難從這些板塊中獲得投資價值,更多的是一種博弈價值。
綜上所述,在經濟基本面持續改善且海外不確定性暫未形成較大沖擊的背景下,A股“紅十月”依然值得期待。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當前市場流動性溢價并不明顯,市場整體性估值修復的動力不足,交易邏輯將更加傾向于盈利改善為主導的復蘇交易。在此背景下,業績兌現個股和低估值板塊將從中受益。就短期操作而言,目前各指數已經陸續來到了前期的成交密集區,在此出現振蕩調整較為正常。建議前期IF和IH多單謹慎持有,一旦上述潛在風險集中爆發或是黑天鵝事件發生導致市場情緒大幅回落,多單立刻平倉離場。跨品種方面,考慮到未來經濟復蘇態勢向好、信用擴張步伐放緩且海外不確定性依然存在,預計低估值藍籌周期板塊有望繼續受益,因此建議投資者繼續關注手數配比為1∶1的多IH空IC跨品種套利。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