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徹底炸了!
上周五,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碳達峰+碳中和任務。本周一,碳中和成為盤面最大的看點。新能車龍頭寧德時代漲超12%創新高,市值突破7500億元,首次躋身A股前十;比亞迪受其帶動午后封板。擬獲高瓴入股的太陽能第一股隆基股份收于漲停,全天成交額約89億元。截至周一收盤,新能源板塊(包括太陽能、風能和新能車板塊)總市值增加近3000億元。
數據顯示,外資也在瘋狂掃貨新能源。北向資金周一凈買入78.61億元,凈買入隆基股份7.54億元,該股已連續16日凈買入,累計凈買入42.68億元,周一漲停并創新高;陽光電源、通威股份凈買入2.22億元、0.56億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盤后再有涉及新能源的重磅利好發布。盤后,新華社受權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該白皮書指出,要推動太陽能多元利用,推進風電開發和水電綠色發展,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等。并罕見提出,加速發展綠氫制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
碳中和是要接著舞的節奏?
碳中和概念徹底爆發
在上周五發布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通稿中,提到了明年的八大任務。其中,第八項任務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至此,碳中和概念徹底成形。即使此前新能源概念股已經有過不小的漲幅,但并未阻擋住資金的狂熱。
新能源車第一股寧德時代全天暴漲超12%,市值一舉突破7500億元;比亞迪再度漲停。與此同時,太陽能第一股隆基股份漲停,邁為股份漲幅超過8%;風能板塊亦出現多股漲停,風電龍頭金風科技尾盤拉升,收漲近5%。新能源車、太陽能、風能等涉及新能源板塊市值整體上漲近3000億元,其中新能源車市值大漲近2000億元,新能車ETF暴漲超6%。
有機構表示,從周一的盤面來看,A股有望進入跨年躁動行情的跡象。除股指表現突出外,成交量亦大幅放大近千億元。如若A股進入跨年躁動,碳中和依然是一個最為重要的主題。而就在周一盤后,新華社受權發布《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再次強化了新能源的發展和規劃。
白皮書指出,開發利用非化石能源是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主要途徑。中國把非化石能源放在能源發展優先位置,大力推進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推動太陽能多元化利用。按照技術進步、成本降低、擴大市場、完善體系的原則,全面推進太陽能多方式、多元化利用。完善光伏發電分布式應用的電網接入等服務機制,推動光伏與農業、養殖、治沙等綜合發展,形成多元化光伏發電發展模式。
全面協調推進風電開發。按照統籌規劃、集散并舉、陸海齊進、有效利用的原則,在做好風電開發與電力送出和市場消納銜接的前提下,有序推進風電開發利用和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優先發展平價風電項目,推行市場化競爭方式配置風電項目。
推進水電綠色發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科學有序推進水電開發,做到開發與保護并重、建設與管理并重。
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完善多層次核能、核安全法規標準體系,加強核應急預案和法制、體制、機制建設,形成有效應對核事故的國家核應急能力體系。強化核安保與核材料管制,嚴格履行核安保與核不擴散國際義務,始終保持著良好的核安保紀錄。
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和海洋能。
氫能獲支持,潛力幾何?
除太陽能外,氫能亦獲罕見支持。白皮書提出,加速發展綠氫制取、儲運和應用等氫能產業鏈技術裝備,促進氫能燃料電池技術鏈、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發展。
中金公司劉俊指出,對內長期來看,碳中和將會完成中國的能源轉型,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一次能源消費中電氣化率達到100%,終端能源消費中氫能達到30%,完成凈零排放。
國聯證券研報指出,按照白皮書發展規劃,未來我國氫能發展將分階段穩步進行:1)制氫端短期優先選用工業副產氫,中期采用化石能源制氫結合碳捕捉技術,長期采用可再生能源電解水制氫;2)儲運端將按照“低壓到高壓”“氣態到多相態”的技術發展方向,逐步提升氫氣的儲存和運輸能力;3)燃料電池系統端將持續圍繞功率、性能、壽命、成本四大要素而發展。具體應用集中在交通領域,從商用車切入、乘用車跟進。
國聯證券預計,到2050年氫能在中國能源體系中的占比約為10%,氫氣需求量接近6000萬噸,年經濟產值超過10萬億元,全國加氫站達到10000座以上,燃料電池汽車年產量達到520萬輛。
事實上,太陽能、鋰電池、新能源整車等板塊近兩個月已經持續走強,收益可觀。但風能、氫能等表現卻處于落后。隨著白皮書的發布,涉及到碳中和的板塊可能會出現輪番表演的行情。中金公司也預計,對于電能替代,特別是氫能替代和碳捕捉的技術投入將會加大,在應用端多管齊下實現碳中和目標。
那么,涉及氫能的個股有哪些呢?綜合川財證券和國聯證券的研報來看,主要有以下細分領域和公司:涉及空壓機、鉑催化劑、氫罐、膜領域相關公司有雪人股份、貴研鉑業、富瑞特裝、東岳集團;涉及加氫設備、加氫站主要有東方電氣、厚普股份、深冷股份;電堆及系統生產商主要有億華通、大洋電機、騰龍股份、雄韜股份。
關鍵詞: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