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隨著新冠疫情席卷各地,政府采取嚴厲的防控措施,以減少居民尤其是高風險地區居民的外出,社區團購因此得以迅速發展,包括拼多多、蘇寧、滴滴等在內的互聯網電商巨頭們不約而同盯上了居民的“菜籃子”,跑步進圈爭相拼搶這塊“大蛋糕”。他們的策略大多以居民小區為“據點”,以區內的小賣鋪、雜貨店作為訂貨和提貨的集散地,遍地開花。
春節長假期間的廣州,不少人選擇“就地過年”,但也有人堅持“無論如何都要回家過年”,在員村一個居住了約三百戶人家的老舊社區內,三個做社區團購的電商代理就有他們各自的選擇。
“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在社區內開了一家名為“成義”雜貨店的李大姐,從2019年起就開始專做某個電商品牌的社區團購業代理務。春節前,她很早就盤算好全家開車回老家陽江過年,因此早早在社區團購微信群里通知鄰居們說,年二十八是她的小店在節前的最后一個營業日,之后,就要到年初六才“啟市”。
“我們全家就留在廣州過年,節日期間小店照常營業。”和李大姐不同,社區內另一家“喜洋洋”雜貨店的小老板強仔選擇就地過年。左鄰右舍都知道,強仔同時代理了包括興盛、橙心、樸樸、每日優鮮等幾個電商平臺的社區團購業務,因此,在節日期間他的小店不打烊,讓許多大爺大媽略感安心。
“我們的小菜店平時就賣自己的菜肉、副食品,所以,我們也只做X團一家的網上買菜。前段時間訂菜的人數就一直下滑,春節后還做不做X團的團購代理,到時候再看看老板的意思吧。”趙姐是社區內一家小菜店的售貨員,談及春節前后的安排,她的語氣里透露出一絲無奈。
00后的“逆向經營思維”
趙姐所在的小菜店,真正的老板是一個00后女孩,微信名叫Tracy。
“老板平時就很少到小菜店來,一般白天她都要睡到快吃午飯的點,有時候她睡醒了會來店里和我一起吃,吃完就忙別的生意去了。”提起小菜店的老板Tracy,“打工人”趙姐說自己也不太清楚Tracy在外面還忙活什么生意,“總之,她就雇了我一個人在這看著,小菜店是虧是賺她好像也不太上心。”
趙姐的話讓筆者回想起,有一次在小菜店曾“偶遇”到“小老板”Tracy,個子不高,梳個學生頭短發,一身牛仔裝顯得活力、干練,因為疫情當時她臉上還捂了一個很潮的大口罩。雖然看不到全貌,但是從她的言談舉止仍能感受到幾分初入社會的青澀,還有一點玩世不恭。
“你都看到啦,這么一個小區內就有三、四家小店在做網上買菜的代理,競爭壓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再說,我們店旁邊還有錢大媽,聽說就連小區門口的百果園、果叔也開始在網上賣菜了。”閑談期間,說起小菜店近期生意不景氣,趙姐歸咎為社區小、對手多。
筆者問趙姐,“你們店又做實體菜店生意,又做網上買菜的團購代理,這兩個業務不沖突嗎?”
“別說,這個我以前還真沒想過。哎,說白了我就是個打工的,反正老板讓我干啥我就干啥。這店是她的,她想怎么弄就怎么弄,就算人家‘玩票’把小店給玩黃了我也管不了,是不?”趙姐又說,“放假期間我還要照常開工賣菜,老板說,節后才給我放假,她管這叫什么來的?對,‘逆向思維’!”
果然,之后的幾天,即假期期間,Tracy的小菜店依然開業,只是再沒見到Tracy的出現,另外,小店關板的時間也比平時提前了許多。
大年初七,也就是法定假期結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Tracy的小菜店正式關閘,門口還貼了一張告示,宣布小菜店“歇業”了。
此時,筆者再次打開X團社區團購app,看到上面顯示的Tracy小菜店的營業狀態已經變成“暫停營業”。
過節、“吸客”兩不誤
“成義”雜貨店的李大姐在回家過年的前幾天,還不忘和群里的老顧客們關照一句“假期里我們家不開,其他家還開,大家可以到其他提貨點繼續買菜。”
最能從李大姐這句話中受益的,自然是社區內另一家“喜洋洋”雜貨店的小老板強仔。
強仔其實是個70后,雖然年紀已經不輕,但社區內的大爺大媽已經這么叫習慣了,久而久之,就連十幾二十歲的小年輕也都稱呼他是“強仔”了。
“我老家在梅州,平時開車回去也方便,所以就不在過節的時候去湊那個熱鬧、和別人堵在高速公路上了。”強仔說,他們全家打算響應政府號召,就地過年,繼續服務社區。
強仔透露,自己的小雜貨店同時代理了興盛、橙心、樸樸、每日優鮮等多個電商平臺的社區團購業務,“過年期間,其他提貨點好多都關門了,我這里繼續營業,這既能方便左鄰右舍的老顧客,又能趁機‘吸客’。”
正如強仔所言,從在春節期間年三十停業到年初六,由于社區內的錢大媽、百果園等實體店都關門休市,加上李大姐等“競爭對手”也回家過年,這讓很多社區內乃至其他社區的居民都轉到強仔代理的提貨點去買菜。一下子生意多了起來,讓強仔忙的不亦樂乎。
節日期間,顧客們在不同平臺上買的菜每天不定時地送到他這里,實在忙不過來了,強仔兩公婆索性叫上還在放假的兒子和來廣州探親的親戚,大家擼起袖子一起干。
“做街坊生意拼的是服務和誠信”
“大家今天買菜下訂單,明天(大年初七)就可以到店提貨。”大年初六這天,是李大姐的提貨點“啟市”的日子。還堵在返城高速公路上的李大姐,先在團購微信群里發了一個紅包,然后又發了一條信息提醒鄰居們她的小店可以“啟市”了。
節前,筆者問李大姐在假期期間還開不開業,李大姐說,“忙活一年了,有錢沒錢都要回家過年!”
早在2019年,李大姐就開始專做某個電商品牌的社區團購業務。春節前她就盤算好要全家開車回老家陽江過年,因此在社區團購微信群里早早通知鄰居們說,年二十八是她的小店在節前的最后一個營業日,之后,就要到年初六才“啟市”。
年二十八這天,李大姐一家按計劃起程。一路上她還不忘在微信群里“直播”回家路上的所見所聞,不時發張圖片或是小視頻,引得群內鄰居紛紛點贊。直到一家人到達目的地,下車后,李大姐仍不忘把自家的農家小院和田間地頭的照片在群里曬一曬……
轉眼間,假期很快過去,但李大姐卻面臨一大困惑:原本對鄰居們承諾的年初六“啟市”能否兌現,還要看什么時候能把車開進廣州城了?
大年初六這天,廣州迎來了返城高峰期,電子地圖上進城的各條高速公路都齊刷刷地變成了代表“嚴重堵塞”的紅色,有關堵車的交通消息不斷見諸電視、廣播、各大媒體的公眾號以及個人微信朋友圈……筆者在路過李大姐的小店時,留意看了下她回來了沒有?只見店門緊閉,門上所張貼的“初六啟市”的紅紙被風吹得沙沙作響。
“原本4、5個鐘頭的車程,足足走了10多個小時!”回到廣州后的李大姐回想起來一路堵車的經歷,仍不免抱怨幾句。
但同時,李大姐的團購微信群又恢復了節前的活躍。
“離開這么多天,很多老顧客都轉到其他提貨點了,你不擔心客源流失嗎?”筆者問。
“說不擔心是假的,但是對咱們在外打工的人來說,回家過年比什么都重要。”李大姐回答說,“其實做社區電商代理和經營士多雜貨店沒什么區別,做的是街坊生意,所以拼的是服務和誠信,只有贏得鄰居們的信任,大家才會過來幫襯。”李大姐邊說邊拿出手機打開微信說,“你看,我在群里告訴大家我們回來了,成義提貨點恢復營業了,鄰居們的訂單不比以前少呀!”
談及為什么只做一家平臺的代理,李大姐坦言,自己也試過同時代理其他幾家平臺的業務,但是每家的管理制度和企業文化不同,給顧客的體驗也不同。
“就拿售后服務來說吧,送來提貨點的菜都是平臺已經包裝好的,顧客就沒辦法挑選,但是里面有時充斥著爛菜葉、還有雞蛋壞掉的情況,我作為團長就得代替顧客去找平臺做售后。我見過有的平臺‘店大欺客’,退款、換貨都比較拖沓,因此顧客意見很大;另外,有些平臺因為業務太多太雜,訂餐、訂票什么都做,它的管理也比較混亂,比如:我節前在X團上叫了個外賣,送外賣的人當時也是騎著有它們logo的電動車,但穿的卻是環衛清潔工的制服,我再三追問才知道,是因為節前他們平臺有很多外賣員都回老家了,有人為了不丟單,干脆就找老鄉、朋友來‘頂班’。氣得我后來把外賣給扔了!所以,比較再三、經過思量后,我們才決定只做一家讓鄰居們感覺還比較滿意的平臺來做它的代理。”李大姐說道。
外資大行匯豐研究在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內地雜貨零售業務有望成為互聯網電商巨頭們的增長亮點,匯豐研究預期該市場的規模高達14萬億元人民幣。
雖然,市場前景樂觀,但是對于國內互聯網巨頭紛紛將眼光聚集在百姓“菜籃子”上的現象,市場各方的質疑甚至詬病的聲音更是此起彼伏。
有網友吐槽說,“我真的想不出這些互聯網公司對社會有啥貢獻,可能僅僅是用大數據研究人們喜歡吃什么?喜歡買什么?這又對國家有什么貢獻呢?除了增加一些靠出賣廉價勞動力的崗位,真心不知道有什么貢獻!”
還有媒體撰文呼吁,“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你們就別盯著蔬菜、水果了,不要搶菜販、水果店、蔬菜店、生鮮超市從業人員的搶碗,高科技的未來是星辰大海,有無限可能性,除了令人心潮澎湃,還利國利民,一不小心,就能成為全人類的英雄。”
但不管怎樣,利益的誘惑使得這些電商巨頭不會將眼前的“大蛋糕”拱手相讓,隨著節后各行各業逐步復工,這不,幾大社區團購平臺又開始了掃街“地毯式”的推銷模式——沿街隨處可見各大平臺的銷售人員向路人推銷社區團購買菜......
同時,包括李大姐、強仔,甚至Tracy和趙姐在內的電商社區代理們,也準備好開始新一輪的拼殺。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