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市信息安全行業協會會長談劍鋒擬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一份有關數據安全的相關提案。
談劍鋒認為,當前很多技術被無底線亂用,把數據當成市場交易行為,最后的風險都是由國民和國家承擔。他指出,生物特征數據不安全的原因在于其不可再生性,“就是你腦子的密碼可以更換,你的臉、指紋、DNA數據、健康檔案數據、醫療數據換不了。”
針對上述情況,談劍鋒建議,國家應該建立數據銀行。“不可再生性的數據,全部應該國家立刻成立專門的機構進行管控,不可以再讓市場隨意采集,無底線采集。因為我們的臉基本上已經采沒了。”
談劍鋒提議講話的視頻發布后,在一些相關的行業群里獲得點贊,包括智慧城市、城市監控的從業人士認為這個提議有意義。生物數據能夠建立一個有效的管理機制后,對這些行業的發展也勢必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近年來,對生物數據的隨意采集,已經越來越泛濫。據相關報告調查顯示,在78款熱門應用的權限上,八成以上的應用裝載了人臉識別功能,半數應用在啟用人臉識別功能時不會征求用戶的同意,也未設置單獨的針對人臉的收集協議。手機應用以外,線下的刷臉場景也越來越普遍,售樓處、公共廁所、課堂這些有爭議的人臉采集也一度引發熱議。(文/AI財經社 鄭亞紅 編/趙艷秋)
責任編輯:Rex_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