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學家霸屏而非流量明星。”全國政協委員磨長英建議,國家和地方主流媒體應適當減少純娛樂欄目的比重和時間,同時增加對重大科技事件和優秀科技人員事跡的宣傳報道,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
“將軍墳前無人問,明星家事天下知”。黃曉明婚禮當天,屠呦呦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景甜宣布分手當天,官方宣布袁隆平種植海水稻、開耕鹽堿地;王寶強宣布離婚當天,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然而調查顯示,孩子們更多熟悉娛樂明星的新聞,而對屠呦呦、潘建偉、曹原等著名科學家卻所知甚少。如果流量明星長期霸屏,孩子們對載人航天、國產航母、國之重器一律不識,就難以培養科學興趣、形成科學追求。關于減少流量明星的建議有利于消減這種過度娛樂化的輿論氛圍。
美國報人李普曼提出,新聞媒介影響“我們頭腦中的圖像”;科恩在《新聞與外交政策》一書中指出,報紙或評論不能讓讀者怎么想,但在讓讀者想什么上很有效果。這都說明了媒介議程影響公眾議程。將媒介議程影響公眾議程的重心前移,建議國家和地方主流媒體適當減少純娛樂欄目的比重和時間,同時增加對重大科技事件和優秀科技人員事跡的宣傳報道,實際上就是想通過影響媒介議程,修正改善公眾議程,幫助年輕一代更多了解科學家、科學技術,最后落腳于提升科學素養,尤其是強化年輕一代科技報國的責任擔當。
借用“明星流量地理”一詞,它是說不同社區受歡迎的明星不一樣。這實際上反映出,互聯網逐步發展成熟進入存量時代,各個互聯網產品有相對固定的受眾群體,產品流量也在分化。受眾選擇接受資訊時,也存在“內容流量地理”,不同媒介受歡迎的內容不同:想要看流量明星,大多受眾會選擇微博;想要看科技新聞在內的嚴肅新聞,會選擇主流媒體;如果沒有特定內容傾向,會選擇綜合類平臺或社區。
通過影響媒介議程修正現有的公眾議程,大方向是對的,路徑有待進一步改善。流量明星霸屏,霸的是哪個屏?霸的是主要基調為粉絲大本營的微博、吃瓜求證的豆瓣,這些恰恰都不是主流媒體。而主流媒體紛紛入駐抖音、B站,以年輕一代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科普,是重大科技事件、優秀科技人員事跡的主要宣傳報道者。
要有效改變媒介呈現的流量娛樂明星和科技明星比例,除了建議主流媒體加強引導外,還要將其他資訊渠道納入考慮,在不破壞自身特性情況下最大限度提升科技宣傳力度,包括一些自媒體、平臺、社區,這考驗有關部門的治理智慧。(維 辰)
責任編輯:Rex_08